原標題:
本報記者郝淩峰通訊員姚計統王樂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在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有這樣一段關於覆盆子的描寫。
覆盆子又名樹莓,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黃金水果”。日前,記者來到位於河北省南和縣賈宋鎮的中國樹莓谷産業園,親眼見到了魯迅筆下描寫的覆盆子,在這裡它不僅是孩童的有趣回憶,更是當地種植産業轉型的成功案例。
南和是傳統農業縣,一直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農民增收渠道窄。以邵屯村為例,人均佔有土地3畝,糧食産量較低,而且很多家庭青壯年都在外地打工,每年到收莊稼時還要出錢請人,投入大,收益少。針對這一問題,近兩年來,該縣把土地流轉作為調整産業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採取引導、拉動、搭建平臺支持流轉等多種措施,發展大棚蔬菜、苗木花卉、中藥材等高效産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14年,依託土地流轉,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由河北至高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中國樹莓谷産業園建成。在賈宋鎮邵屯、南師等5個村發展樹莓種植2700畝,300多戶農戶靠種樹莓走上富裕路。
“這裡的樹莓苗全部是我們自繁自育。”公司負責人周岱燕告訴記者,基地建有40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組培室,年育苗能力1500萬株,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紅樹莓專業組培工廠。目前,公司不僅在邢臺縣、寧晉縣、廣宗縣、任縣等地進行了大面積試種,而且與滄州市等地簽訂合作意向5萬餘畝。周岱燕説,為保證農民種植效益,基地還與農戶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如果市場價低於保底價,按保底價全部收購,如果市場價高於保底價,則按市場價收購農戶産品。
在南師村種植基地,記者看到幾十名從周邊村過來的雇工正在採摘成熟的紅樹莓。工人李巧枝告訴記者,自己除了每月11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外,還能領到1200元的工資。據悉,像李巧枝這樣常年在基地勞作的農民有80多人,採摘旺季時最多有200多人。
“種一畝地一年收兩季,小麥畝産1000斤,玉米畝産1000斤,除去化肥、種子、耕地、收割等費用,每畝地一年純收入1000元左右。而現在每畝地的租金一年就有1000多元,一個普通家庭兩口子打工,每個月工資3000多元,收入翻了好幾倍。”邵屯村村支書李志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邵屯村,像這樣一邊拿租金、一邊拿工資的“雙薪農民”就有300多人。“現在在自家土地上忙活,掙的是雙份收入,單位還按規定給我們參加了意外傷害等保險,我這沾的是土地流轉的光。”在樹莓産業園,村民李小輕一邊工作,一邊喜滋滋地説。
“樹莓種植與加工是南和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案例。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支持該項目向研發樹莓飲料、樹莓酒及樹莓保健品等方向發展,並逐步把其打造成一個集採摘、觀光、休閒度假、市民體驗于一體的遊樂園,輻射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南和縣副縣長趙現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