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劉久鋒)近年來,貴州把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作為農業發展的主平臺、主載體、主陣地,兩年間,農業園區建設從無到有,全省420多萬農民參與園區建設,實現就近就地就業130萬人。通過産業發展、就業創業、土地流轉和財政資金獎補等形式,農民工資性、財産性、轉移性、經營性多元收入結構和增長機制逐步形成,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縣域平均值40%。
用近30%的財政資金撬動了70%多的社會資金投入,貴州農業園區建設按照“資金集合、項目集中”原則,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園區建設,促進政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多元化投入機制的形成。在貴州農業園區內,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以下延伸,溫室大棚等生産性設施和貯藏保鮮等産後配套設施不斷得到加強,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園區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帶動,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進入,不僅解決了投資和加工的問題,同時還有利於通過示範帶動和技術集成,培養造就一批職業農民隊伍,推進園區可持續發展。目前,全省農業園區入駐的企業達到2947家,合作社3400家。
同時,基礎設施的改善加快了現代物流業、休閒觀光業的發展,貴州近1/3的農業園區成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重要目的地,40個農業園區被確定為省級農業旅遊景區,去年接待遊客724萬人次,形成貿工農、産加銷、農旅一體化的産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