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走進“稻夢空間”

三農 經濟日報 2015年10月06日 07:4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沈北新區的“稻田畫”每季都有新顏色,每年都有新主題,秋天呈現金色的底蘊。 本報記者 孫潛彤攝

  有一個地方,它有一點神秘,還有一點誇張。

  神秘是説它的風景一眼看不透,時常“變臉”似的頻換花樣。誇張是説它的風景具有別人想不到的表現力。從瀋陽市徑直往北,就撞見它了——沈北新區,一個讓生態農業不斷向你展示驚喜的地方。

  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張柳沒想到農業“現代了”會這樣:不僅好看,好玩,還好賣。他和鄉親們種下的水稻“嫁接”文化創意搖身變成“稻田畫”,不僅寫進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還引來了萬千遊客。上千畝的彩色水稻鋪展開“中國日子”、“中國夢”、“嫦娥奔月”等巨幅畫作,每年都有新主題不重樣,讓登上高處俯望的張柳也不禁讚嘆這幫農民兄弟們種下的驚奇。

  張柳算了一筆經濟賬:“同是種水稻,轉給企業種就種出花樣了,彩色水稻銷售收入是一筆,遊客參觀稻田畫的門票收入遠超種植收益本身,稻田裏還養蟹、養鴨呢。糧食主業沒變,收入卻翻了好幾倍。”幾年來,已有上百萬遊客走進了沈北新區的“稻夢空間”。

  沈北新區既是綜合配套改革先導示範區,也是國內目前最大的農産品深加工基地。該區發展農業眼光獨到,把都市休閒農業、旅遊觀光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頭戲,實現了“遊中有農,農中有遊”的産業融合。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沈北沿現代農業開發區的主交通幹線,打造了一條沈北休閒農業觀光帶,除了有瀋陽市民已經熟悉的七星濕地、薰衣草莊園、萬畝花海、興隆臺稻田畫之外,還引進了一系列新項目。連乳業公司的牧場也不“老實”,奶牛悠然徜徉幾十萬畝的苜蓿草地,這畫面堪比大草原,一下子成了全國最大的觀光牧場。傳統農業搭載了旅遊創意,搖身而為觀光農業。

  從簡單的觀光采摘、農家樂開始,沈北新區繼續向深開掘,重點打造怪坡探秘、醉美濕地、濱水休閒等九大旅遊品牌,其鄉村旅遊大集包括農耕文化展示、精品休閒農莊、錫伯族村寨等許多特色項目。通過開展“百萬市民看沈北”系列活動,吸引都市人來這裡做一回“間歇式農民”。比如認養一塊稻田,真切地體驗插秧,既能收穫自己栽種的綠色大米,又能鍛鍊身體。

  讓農業變美,背後是堅持不懈地生態投入。近幾年來,沈北新區已實施1.38萬畝遼河灘地的退耕還生態工程,投入45億元資金進行蒲河生態廊道建設,投資近2億元開展山體修復工程,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旅遊環境持續改善。如今,亞洲金旅獎(亞洲十大自然生態旅遊名區)、中國特色旅遊之鄉等殊榮花落沈北新區。旅遊已創造出實實在在的農業附加值。沈北新區計劃今年全年接待遊客33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18.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和27%。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