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玉米臨儲價大幅下調 政策影響將“退居二線”

三農 央廣網 2015年09月22日 08:3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發改委等部門日前聯合發出通知,2015年,國家將繼續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收購價格為每斤一塊錢。之前多方猜測的玉米臨儲政策可能有變的傳言,不攻自破。

  不可否認的是,2008年臨儲政策實施之後,國內玉米的高庫存量、高進口量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國內玉米的種植産業和種植結構調整也迫在眉睫。那麼此番政策的頒布,農民朋友應該怎樣解讀呢?河南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分析師申洪源認為:

  申洪源:紛紜猜測,終於塵埃落定。備受業界關注的玉米臨儲價格調整結果在近日大白于天下。

  根據《關於2015年東北地區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有關問題的通知》,2015年國家臨儲玉米的掛牌收購價格為每斤1元錢,等級差每斤2分,四省同價。相比去年每斤1.11-1.13元的臨儲收購價,平均降幅高達12%。

  近幾年,政策提價讓糧庫“暴飲暴食”,收購可謂是盆滿缽滿,經濟不振又讓企業“消化不良”,低價進口糧乘隙而入,讓整個玉米産業患上了“産量高、庫存高、進口高”嚴重的“三高”症狀。

  無疑,此次玉米臨儲價格大幅下調可以説是一種“産業自救”的手段。

  一是“救農民”。在保障正常的種糧收入的前提下,改變他們對國家政策的依賴,改變對“政策價格只能向上不能向下”的預期。這樣更利於他們結合市場趨勢調整種植品種、改善種植結構。

  二是“救企業”。在飼料産業和深加工産業中,玉米原料成本佔到7成甚至更高,臨儲價格的下調無疑是給企業讓出了更大的利潤空間,以利於企業多收、多存、多用、多銷,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三是“救市場”。只有讓政策影響“退居二線”,把市場供需請上主席臺前排,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最後,還需要給東北的農民朋友提個醒,今年的玉米臨時收儲對入庫玉米的質量要求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對於質量不合規定的玉米,將由地方政府負責組織收購。其中,對於水分含量超過0.5%的要扣量扣價。舉個例子,按照今年的臨儲玉米收購標準和收購價格,如果有1000斤玉米需要交售,水分含量是15%,在不計損耗的情況下,理論售糧收入將是984元。

  所以,如果農民朋友希望能將手中玉米賣個好價,首先一點就是儘早晾曬,降低水分。並做好清雜去霉變的工作。“優質才能優價”,這個道理是不虛的。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