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海南海口同城同菜不同價最高差價達3元

三農 南國都市報 2015年09月21日 10:2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同城不同地 同菜不同價

  家門口就有菜市場,七旬老太卻總是每天坐公交車到幾公里外的市場買菜,如此“捨近求遠”為哪般?

  菜價高與低 憑啥大不同?

  本報記者調查走訪,海口各市場菜價差異不小,甚至同個市場價格也不一,一斤芹菜差價最高達到3元 。

  小小一把青菜在不同菜市場價格相差一塊多錢,為了節省開支,年過七旬的婆婆捨近求遠,每次都要從文華路搭公交車到離家近4公里的海玻農貿市場買菜。這讓市民林女士感到無奈的同時也很疑惑:同樣是菜市場,為何一斤菜差價這麼大?

  9月19日、20日,記者走訪了海口海玻市場、文華市場、龍舌坡市場等7家菜市場發現,青菜在不同市場價格差異確實存在,一斤皇帝菜最多差2元,一斤芹菜的差價最高達到3元。

  買菜故事

  老太“捨近求遠”買菜

  只因省錢省出“成就感”

  “海玻市場的菜比其他一些市場的菜便宜不少,即便是坐公交過來也是值得的。”林女士的婆婆劉奶奶是東北人,來到海口後,發現家門前的文華市場雖然很方便,但蔬菜零售價格偏高。她打聽得知,秀英海玻市場的菜物美價廉,於是乘坐公交車去買了一次,發現的確如此後,老人家踏上了“捨近求遠”買菜的“征程”。

  劉奶奶每天買菜都是早上6點半出門,從文華路搭上16路公交車,奔波到離家近4公里的海玻農貿菜市場。她説,如此堅持了一年多,每月都能省下不少開銷。

  “像生菜、芹菜和青椒是我們一家人最常吃的蔬菜,一個月至少會買10次左右,每次每種至少買兩斤,花同樣的錢我在海玻市場能買到最好的菜,但在文華市場卻只能勉強淘些差菜。”劉奶奶拎著手中剛買的幾袋蔬菜,現場給記者算起賬,“每樣菜每斤我按省1元錢算,光這三樣菜,我一個月就能省至少60元錢。”

  劉奶奶説,自己現在每天唯一的任務就是和老伴兒一起帶孫女,時間非常寬裕,雖然她的兒子和媳婦都覺得這種捨近求遠買菜的行為“太折騰人”,但她卻堅持認為這是花了時間節省開支的好辦法。“我去菜市場每次都買十多樣菜,每樣至少能省下兩三塊,一次就能省二三十元,這錢都可以給孫女添件小衣服了。”劉女士説,她這是在變著方式給家裏“創收”,很有“成就感”。

19日海口7家農貿市場9種常吃菜價格對比表

  記者調查

  同樣的菜不同市場價差5角~3元

  海玻市場最便宜文華市場有點貴

  19日,記者分成兩組對海玻市場、民生市場、文華市場等7個菜市場進行了走訪,了解到市民常吃的9種蔬菜在這些市場內的價格差異。隨後,根據這9種菜價的不完全統計制出表格,海口這些菜市場似乎有了“排名”。

  海玻市場不愧是批發兼零售的農貿市場,菜價確實偏低,就是地處比較偏。而文華市場處於商業繁華、居民居住密集地段,菜價有些高。沿江三路集貿市場和龍舌坡市場總體也算是菜價較低的市場。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在不同的農貿市場,同一品種的菜零售價大不相同。比如,皇帝菜在海玻市場每斤零售價僅6元,在其他菜市場多為7元,而文華菜市場最高賣到8元。差價達到2元。而芹菜在海玻市場每斤最低零售價4元,一般菜市場零售價為6元,在文華菜市場最高賣到了7元,差價高達3元。

  記者還發現,市民對菜價的反應也因年齡段有所不同。在年輕人眼裏無所謂的幾毛錢差價,很多中老人卻十分在意,他們不僅在選菜時精挑細選,買菜時貨比三家,就連選擇菜市場也採取同樣的戰略。

  在海玻市場內,記者看到,前來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以中老年市民居多。在採訪中,“捨近求遠”的老年人並非個例,他們喜歡通過散步、騎車或乘公交至海玻市場或到住處附近菜價較低的市場買菜。

  高女士家住海府一橫路,她每天要送孩子到龍昆南路上學,於是便趁著接送孩子的機會,到金花菜市場買菜。談到為何“捨棄”家門前的振興菜市場,“我覺得每天要吃菜,每斤菜貴幾毛錢,常年下來家裏的開銷就增加不少,所以我寧願捨近求遠。”

  24歲的小李是3歲孩子的媽媽,她帶著孩子在菜市場裏很顯眼。據其介紹,在當媽媽之前,她買菜多去超市,愛購買那些已經包裝好的“現成菜”。“説實話,現在買菜我也很少問價格,看著新鮮的就買,一個菜市場的也差不了幾毛錢。”小李這麼覺得。

  原因分析

  一把青菜在不同市場價格大不同的原因何在?記者通過多方走訪以及採訪業內人士,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1同一菜品不同市場價有高低

  決定因素在“顏值”

  “為什麼在別的市場皇帝菜只要6.5元,您這卻貴了1.5元,我知道海玻市場最便宜的只要6元。”對於記者的疑問,文華市場蔬菜攤上的鄧阿姨拿起了一把皇帝菜向記者解釋,市場內很多人的菜都是從海玻市場購進的,海玻市場本來就是批發市場,菜價便宜並不奇怪。相對於其他市場,他們會挑選最好的第一批貨到文華市場銷售,雖然進貨價會高一些,但在賣相上會相對“好看”。

  “像文華市場地處繁華地段,並且周邊小區的居民消費水平較高,如果我們進的菜品相太差,別人問都不問轉身就走了。”鄧阿姨告訴記者,其實文華市場的菜就是比其他市場貴出0.5元~1元,他們也想便宜多賣些,但加上運費和本錢,賣便宜了要自己掏腰包的。

  另一位菜販則告訴記者,通常他們進的菜都是品相好看的,無爛葉蛀蟲,並且是洗了之後放在攤位上供客人挑選的,而這些人工成本,則會算到比其他市場貴出來的那一部分裏。

  2同一菜品同一市場菜價有高低

  還要看攤主“身份”

  在金花市場裏,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市場裏的固定攤位。一蔬菜攤主介紹,她的位費是每個月550元,相當於每天18塊多錢;還有一類是,市場外圍劃設在地面上的臨時攤位,攤主介紹,他們按佔位面積交費,每天5元至幾十元不等。

  這些臨時攤販的蔬菜報價普遍比固定攤位攤主的報價每斤低0.5元至1元。

  在分析原因時,金花市場固定攤位攤主趙女士介紹,除了每天的攤位費成本相對較高,蔬菜批發到手以後的耗損也不小,這也是加大成本的重要因素。趙女士一邊給蔬菜去爛葉、切根,一邊舉例説,像外地菜,因為要保鮮,部分從外省運至海口時會放置7斤左右的冰水,而盛放蔬菜的泡沫箱就重1斤,但成交時批發商卻只給折去2斤,這多出了6斤全部要算到批發菜價裏,再加上來回的運費、塑料袋等成本,菜販一般會在批發價上加價1.5元零售,而本地菜會稍加價0.5元。

  “一樣的菜,我們要把買菜的人留在市場外圍買菜,菜肯定要‘漂亮’,但蔬菜的價格也很關鍵,在外面賣加價會加得少一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男攤販稱。

  3同一菜品同個市場不同攤位價格有高低

  大多取決於“出身”

  所批發而來的蔬菜“出身”不同,也會影響到蔬菜零售價高低。

  在龍舌坡市場,與潘阿姨相鄰的菜攤上同樣擺著油麥菜、生菜等,但報價上,卻差異明顯。潘阿姨的油麥菜和生菜零售價均是4.5元,比起與她相鄰的攤主都要貴0.5元,有的菜品差價在1元左右。把菜價定得比別人高,不擔心賣不出去嗎?

  對此,潘阿姨等攤主稱,主要因為菜的“出身”不同。以油麥菜為例,潘阿姨的貨箱裏,一片綠油油,即使散落的廢棄菜葉也沒有泛黃,只是有些折損。看著潘阿姨的油麥菜,另一位攤主説:“我拿的那兩箱很多葉子黃黃的,零售前處理品相的時候扔掉好多,成本就高了,挑貨失誤了”。

  19日,藍天路民生市場裏油麥菜和皇帝菜菜價與臨近的龍舌坡市場相比,每斤平均貴1.5元左右。在民生市場買菜的周邊很多市民都知道,包括民生市場裏的管理人員。大夥兒透露原因也是因為“出身”問題:有的民生市場攤販是直接從旁邊龍舌坡市場批發蔬菜來零售的。

  “一般就是在批發價上加一點價批發給他們(民生市場攤販),他們再零售的價格肯定要比我們這要高點。”記者從龍舌坡市場的胡阿姨等攤主口中證實了這個説法。

  4同一菜品不同市場價格有高低

  攤位費也有影響

  記者了解到,農貿市場的攤位費也各不相同。“我們市場的攤位費平均下來每月550元,再加上攤主自願交的200元衛生費。”海玻市場一負責人説,在農貿市場內,菜販要交的額外費用只有攤位費。

  記者調查發現,各市場攤位費在350~833元/月。那麼,不同的攤位費是否也是導致菜價不同的因素之一呢?

  文華市場一蔬菜攤主告訴記者,她的攤位費是按攤位的長度來計算,此前是280元/米,現在價格有所上漲。“因此我們不能像其他市場那樣每斤菜只賺兩三毛錢的利潤,最少也得要五毛錢才夠交攤位費。”該攤主告訴記者,如果菜價賣得過低,攤位費加上她的房租、生活費,一個月所得遠遠不夠。

  據文華市場工作人員陳先生介紹,文華市場菜價相比其他市場的貴一點,首先是在品質上有所不同。”陳先生告訴記者,文華菜市場購進的菜均是批發市場進購時挑選的第一批菜,選完之後再由其他市場挑選。

  記者了解到,文華市場的蔬菜攤位費為2500元/季度,約833元/月。該市場的攤位費稍高,會不會使得菜販將攤位費成本加入到菜價中呢?對此,陳先生表示,這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記者實驗發現:價廉不一定物美

  為您支招

  如何買到便宜品相又好的蔬菜看過來

  按記者走訪的情況來看,菜價的差異,不僅存在不同菜市場之間,還存在同一個菜市場裏。那麼,不用捨近求遠的方式,是否也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好菜?為此,記者做了一個實驗。

  同樣一把從海玻市場批發過來未經處理的油麥菜,轉手到幾家菜市場,看能賣多少錢。

  這把未經處理的油麥菜過秤重為3.38斤,批發價為3.2元/斤,總價10.82元。轉手到龍舌坡市場、文華市場、民生市場,零售價分別為4.5元/斤、5.5元/斤、6元/斤。轉手到以上三家農貿市場,經去爛葉、切根精處理以後,再次過秤為2.8斤,損耗約1斤,按三家市場的零售價格總價分別為12.51元、15.4元、16.8元。

  為保持菜品“顏值”,油麥菜再經浸水處理後過秤,重3.38斤,最後在三家農貿市場總價分別為:15.21元、18.59元、20.28元。

  接下來分析一下實驗結果。

  菜販説,海玻市場的蔬菜有批發價和零售價兩種,面對個人零售時,它價格確實偏低,但市民到海玻市場以偏低價格購買到的是未“處理”過的菜品。算起來,加個來回公交車路費,實際上在龍舌坡市場等普遍菜市場可以買到處理好的精品菜,又可省去路費和時間成本。

  而且,細心的市民會注意到,實際上,在同一個市場裏,有時也會藏著“物美價廉”的好菜,買菜時候進行貨比三家就是妙招。

  此外,實驗還告訴我們,被浸水處理的蔬菜雖然看著新鮮,但“水分”高,實際上是不划算的。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