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馬書鵬正在分析對蝦病因。
近日,新河鎮北馬家村對蝦養殖“土專家”馬書鵬註冊成立了平度首家對蝦養殖專業社,受到萊州市、昌邑市對蝦養殖專業戶的稱讚。據悉,今年44歲的馬書鵬已有10年養殖對蝦的經驗,現在已經發展到18個養殖池,並於今年成立了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下一步,他計劃開辦第一期150名學員的養殖技術專業培訓班,講解如何破解對蝦養殖絕産難題。
訂閱的專業書籍摞起來有1米多高
走進馬書鵬的對蝦種苗育苗大棚內,只見增氧器如同泉城的墨泉噴涌,濺起朵朵水花,很是漂亮。據其妻子介紹説,自2006年開始養殖對蝦,馬書鵬就像“癡了”一樣,就連吃飯的時間也看書,有時一整天不説一句話,關在屋裏看完幾個小時的書,就會跑到對蝦養殖池邊蹲上幾個小時。“2006年至2010年,我們家老馬連春節都沒有在村裏過,年除夕都在看書。”
馬書鵬的妻子給記者指著足足有1米厚的書説:“你看這些都是這些年來老馬看過的書,都和桌子一樣高了。光水産養殖專業雜誌就有三四種,還有買的書籍資料,每年光訂閱這方面的月刊雜誌就得花上千元。”
馬書鵬告訴記者,現在的科技知識更新換代太快了,他就這樣一邊學習一邊總結經驗教訓,都還趕不上科學技術的發展,更不用説不認真學習了。説著,他拿出一本名叫《農財寶典(水産版)》的雜誌對記者説:“這種刊物真是寶貝啊,據我了解,周圍三縣市的養殖戶極少有訂閱它的,但是我訂閱了10年了,從養對蝦開始我就訂閱它了,這些年我真是用知識武裝了頭腦,才有今年的成績。”
對蝦養殖業的“常勝將軍”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馬書鵬從2006年開始養殖對蝦的3個養殖池,發展到現在的18個養殖池,一路走來依靠科技知識做後盾,成為昌邑、萊州、平度三市對蝦養殖專業戶中的“常勝將軍”。妻子説馬書鵬的日常生活中有兩樣“寶貝”,一樣是雜誌和書,另一樣就是他的“百寶箱”和顯微鏡。這兩樣“寶貝”家裏4口人除了他自己誰也不讓動。
馬書鵬指著一個塑料箱告訴記者,這就是他的“百寶箱”。記者上前仔細一看,只見大箱子裏面還有一個精緻的小箱子,小箱子外放著刀子、剪子、鑷子等工具,打開小箱子,面裏裝滿了密密麻麻的像眼藥水瓶一樣的化學化驗劑。
正看著,馬書鵬的弟弟馬書福用小水杯裝著三隻小蝦走了進來,説道:“哥,你看看我的蝦犯什麼毛病了。”馬書鵬像專家一樣,從“百寶箱”裏,拿出鑷子和專用剪子,用鑷子從杯子裏夾出一隻蝦,用剪子剪下一點點蝦尾放在顯微鏡下看了看説,養蝦的池底有菌了,該消毒了,蝦尾上的細菌都滿了。
馬書福告訴記者,他去過昌邑、萊州兩市養殖對蝦比較有名的同行家,沒有一家像哥哥這樣有顯微鏡、化驗劑的,他們都是靠積累的經驗管理,遇到特別天氣的年份也會絕産,沒有一個像哥哥這樣一直不賠的。“這幾年我和俺村的養殖戶多虧有我大哥的技術指導。去年外村裏所有的養殖戶都減産,可是我們村裏的養殖戶在我哥的指導下都增産了。我哥去年16個蝦池出了4萬多斤蝦,平均每斤28元,收入達120多萬元。”馬書福説。
“土專家”受寵,成立合作社
記者了解到,今年夏天,馬書鵬和弟弟馬書福在養殖戶的鼓勵下,找到了新河鎮成人教育校長崔青曄,想要成立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馬書鵬也想運用自己的技術帶領一方養殖專業戶致富,於是,崔校長義不容辭地為馬書鵬辦理了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手續。
目前,合作社成立的首批10名會員都是養殖規模在10畝以上對蝦養殖專業戶,其中包括了萊州市2名和昌邑市2名養殖戶。下一步,馬書鵬計劃開辦第一期150名學員的養殖技術專業培訓班,主講由他自己擔任,計劃從實際、實用角度的方面來講解如何破解對蝦養殖絕産難題。“我打算和養殖戶們分享一下種苗的溫度差控制、養殖水質調配、藥害破解、種苗鑒別、運輸種苗時間控制及環境控制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帶動大家一起養好對蝦,共同致富。”馬書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