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山區養殖娃娃魚 闖出一條致富路

三農 灌陽縣廣電局 2015年09月10日 10:3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由於它的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現在養殖娃娃魚掙錢在農村並不稀奇,可是敢在缺水的大石山區養殖,並闖出一條致富路的並不多見,廣西桂林市灌陽縣新圩鎮新圩村村民蔣七連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蔣七連得知養殖娃娃魚價格高,供不應求,前景廣闊。通過考察,就大膽建起了自己的養殖場。

  被譽為“水中人參”“軟黃金”的娃娃魚,養殖條件非常苛刻,沒有好的水土環境,技術條件,想通過養殖娃娃魚致富的想法不僅是一紙空文,更是屬於沒有計劃的冒險。為此,蔣七連多次在新圩鎮周圍實地考察選擇養殖地點, 而他所在的新圩鎮位於灌陽縣西北部,是全縣9個鄉鎮唯一一個灌江不流經的鄉鎮,可以説是一個極度缺水的鄉鎮,而正是因為這樣,養成了當地居民千百年靠打井和飲用山上泉水的習慣,井水和泉水常年溫度在20攝氏度左右,是最適合娃娃魚生長的溫度。

  養殖場建成後,蔣七連首先投入200尾娃娃魚苗嘗試養殖,由於當地沒有人養殖過娃娃魚,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所以養殖方法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為儘快掌握養殖方法,蔣七連託人買來相關的書籍和光盤,一邊養一邊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自己翻閱書籍,有時還自費到外地學習,不斷總結完善養殖方法。然而,凡事都不可能順風順水,在養殖路上,蔣七連也遇到了不少難題。一次,他剛進回的200尾娃娃魚小苗,怎麼喂,它們就是不吃東西。蔣七連查閱了很多資料,但始終找不到什麼原因。

  在不斷摸索中,蔣七連也不斷得到新的驚喜。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照顧,他剛買回的200尾娃娃魚就開始産卵了。為了照顧好剛産出的幼苗,蔣七連比以前更忙了,每天要幾次到養殖場觀察室溫、空氣流通狀況,還得及時打撈池中娃娃魚的糞便,以保持水質的乾淨。幾個月後,外地客商主動上門跟他預訂,第一批就賣出了70余尾,收入將近20萬元。

  嘗到甜頭的蔣七連已經開始考慮擴大養殖規模,並準備籌建娃娃魚養殖專業合作社,構建“養-管-銷”一條龍平臺,帶領更多的農戶走上養殖娃娃魚致富這條道路。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