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土裏淘金 大學生家鄉種棗帶村民增收

三農 資陽日報 2015年09月02日 10:5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2006年大學畢業,安岳小夥蔣炘治在青海辛苦打拼四年,生活逐漸走上正軌。然而,2010年,蔣炘治奶奶去世,回家弔唁時看到家門口大片耕地撂荒,雜草叢生,他頂著壓力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從土裏淘金,帶領鄉親們致富。

  創業之初遭質疑

  村民批“丟了西瓜撿芝麻”

  8月24日,記者在安岳縣思賢鄉思賢村3組見到了33歲的蔣炘治,他身材瘦小,皮膚黝黑,卻精神抖擻。

  回憶創業之初,蔣炘治笑稱“沒少遭人白眼”,就連母親都無法理解。大家認為讀大學就是為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而蔣炘治卻放棄了自己在外打拼的成績,回到起點——扛起鋤頭挖泥巴。其母親説:“當初我和他父親省吃儉用供他讀書,就是希望他可以走出農村。當他告訴我們説要辭了工作回來創業的時候,那幾晚上我半夜三更都在抹眼淚。”

  “當初創業,就是看到田地閒置可惜,而很多老人獨自在家無人照料,生活困難,我就想自己做好了,留住年輕人在家就近創業就業。”對於大家的議論,蔣炘治選擇了埋頭苦幹。

  踏遍全國棗源地

  選定蜜脆棗

  藥學專業畢業的蔣炘治深知棗子的藥用價值,而安岳的土地也適合種植棗子。蔣炘治實地考察了全國的棗源地,比較棗子的品質、口感和成色,最終選擇了蜜脆棗作為自己創業的主打品牌。

  “目前,四川挂果的就只有我家才有這個品種。”蔣炘治告訴記者,這個品種的棗個頭小,賣相沒有本地的棗好,但口感和甜度絕對是本地棗無法比的。

  蔣炘治回憶説,2014年,棗子量産不多,一次在安岳中學門口賣棗子的時候,一位學生妹妹從他攤邊經過,他熱情地邀請這位妹妹免費品嘗他的棗子。嘗了一個之後,這位妹妹立刻買了兩斤,並索要了名片表示以後還要找他買。這個小小的經歷讓蔣炘治很受觸動。

  推廣品種

  帶動鄉親致富

  經過四年的發展,蔣炘治的棗園現已發展到60多畝,四年齡的棗樹已經大規模挂果。

  如今,蔣炘治雇傭了三名工人幫他打理棗園,包吃住,付工資。今年59歲的包仲武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訴記者:“以前外出搞建築,工資要高點,但除去生活費和車費,凈收入和現在差不多。工作之餘還可以回家照顧父親,比我在外面打工強多了。”

  談及將來,蔣炘治表示,等種植技術成熟了,銷路打開了,計劃成立合作社,讓鄉親們一起致富。以後産量高了,除了賣鮮棗,還將做一些加工産品去賣,提高棗子的附加值。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