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好菜走出門 農民脫了貧

三農 經濟日報 2015年08月21日 08:4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張家口市沽源縣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3000平方米的智慧聯棟育苗溫室大棚,完全智慧溫控、自動噴灌,採用集成集約化穴盤育苗辦法,培育馬鈴薯脫毒苗。

  張家口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華山(左)正給張北縣閃電河鄉閃電河村農民李振泉講解生態防控操作要領。

  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牧局在張北縣張北鎮廟灘村創建的300畝蔬菜膜下滴灌示範基地。

  在張家口沽源縣閃電河蔬菜交易市場,哈爾濱人周金偉(中)專門收菜發給北京新發地農副産品批發市場。

  本報記者 黃俊毅

  閱讀提示

  河北張家口,毗鄰北京、一個知名度並不算高的地方,近來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原因就是,它與北京一起,將承辦2022年冬奧會。人們第一次發現,張家口與首都北京竟聯絡得如此之緊!其實,作為首都的後菜園,張家口與北京市民的生活一直有著緊密的聯絡。近日,記者來此對其蔬菜産業進行了調研。

  重要支柱産業能量大

  這個夏季,不少北京市民發現,超市裏的架豆比去年貴多了。

  “確實貴多了!8月第一週,每斤架豆批發價在2至3.5元之間波動。去年同期,架豆價格在0.8至1元之間,今年比去年平均高出205.56%。”北京新發地農副産品批發市場統計部經理劉通介紹説。

  鮮菜價格如果大幅波動,人們往往習慣性地想到山東壽光等地。實際上,北京夏秋季菜價波動,與張家口的關係可能更為密切,因為夏秋季北京蔬菜主要供應地是張家口。這次架豆價格偏高,根子也在張家口。

  有一個關於張家口竹竿的故事,可以形象地反映京城夏季架豆行情。

  種植架豆要搭架子,需要大量竹竿。張家口盛産架豆,竹竿買賣就成了一個産業。55歲的宣化人趙躍進就以此為業,給十里八鄉的菜農提供竹竿。去年時興種架豆,竹竿供不應求,趙躍進小賺了一筆。今年春季,他早早地躉足了貨,誰知夏天都過完了,多半竹竿仍堆在院角。原來,去年張家口竹竿脫銷,架豆種植面積過大,以致供大於求,價格低迷,今年部分種植戶改種其他蔬菜,竹竿也就滯銷了。

  “今年張家口架豆種植面積大減,供應偏緊,導致北京市場架豆價格全面上漲。”劉通説。

  憑竹竿銷售情況就可預判北京夏季架豆的行情,張家口蔬菜能量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據統計,張家口每年夏秋直供北京鮮菜260多萬噸(不含馬鈴薯),佔京津地區夏秋蔬菜市場份額的45%。

  “近年來,蔬菜種植業已成為張家口的重要支柱産業。”張家口市副市長賈利軍説。張家口市下轄13個縣,蔬菜大縣佔8個。即便受去年全國蔬菜銷售價格低迷影響,今年當地蔬菜播種面積仍高達150萬畝(不含馬鈴薯)。其中,僅壩上地區沽源、康保、尚義、張北4縣,蔬菜種植面積就有65萬畝。壩下地區的宣化縣、蔚縣種植面積均增加到10萬畝以上。全市蔬菜有36個種類400多個品種,既有傳統的大白菜、圓白菜、白蘿蔔、胡蘿蔔、芹菜,也有特色鮮明的彩椒、生菜、西蘭花,滿足市場多樣性需求。

  張家口85%以上的蔬菜銷往市外,對有效保障全國夏秋淡季市場供應發揮了積極作用。2014年,當地蔬菜出口量多達15.29萬噸,遠銷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

  無公害蔬菜這麼種

  盛夏清晨,走在張家口廣袤的原野上,頭頂湛藍高遠的天空,沐浴清新的空氣,感覺心曠神怡的同時,也感到絲絲寒意。這裡地處內蒙古高原南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這裡晝夜溫差大,害蟲夜裏被凍死,因此蟲害少,基本不需用農藥。”張北縣農牧局局長任彥林説。張北縣自2004年以來,蔬菜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18萬畝,年總産量70多萬噸,外銷約65萬噸。全縣18萬畝蔬菜,有17.708萬畝已通過無公害蔬菜基地認證,所佔比例高達98.4%。

  目前,張家口市經備案的無公害蔬菜生産基地面積已達132萬畝。得天獨厚的特殊氣候,使張家口成為國內無公害蔬菜重要産地之一。然而,張家口蔬菜要贏得良好口碑,卻不能僅僅仰仗氣候條件。

  在閃電河鄉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2.22萬畝菜地裏,每隔10來米就挂著一張黃色的黏蟲板。亮黃明快的色調,點綴在暗綠色的芥藍中,煞是搶眼。園區管護員牛慧坤説,蚜蟲、白粉虱、斑潛蠅等害蟲具有趨黃性,黏蟲板結合性誘劑、殺蟲燈,可高效、生態地消滅害蟲。一茬蔬菜,傳統辦法需噴5次農藥才能有效防蟲害,採用黏蟲板這種物理防治技術後,用藥可減少到兩次,不僅綠色環保,而且每畝能節省支出60元。

  據張家口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華山介紹,近年來,張家口市在蔬菜種植中大力推廣防蟲網、黏蟲板、性誘劑、殺蟲燈等生態防控技術。截至去年底,全市蔬菜生態防控技術示範推廣防蟲網7.86萬畝、黏蟲板10.04萬畝、性誘劑5.21萬畝、殺蟲燈1.07萬畝。“雖然在全市150萬畝蔬菜中,這個面積並不算大,但示範作用非常大。”

  55歲的閃電河鄉閃電河村農民李振泉,自家種的50畝菜地緊鄰閃電河鄉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去年他親眼看到園區生態防控技術效果神奇,今年7月10日栽下芥藍後,也挂起了黏蟲板。“到目前都沒噴過農藥,可省事了!”

  據了解,為確保張家口蔬菜“無公害”,當地農業部門近年來一直堅持篩選、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目前已累計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106.46萬畝。高效生物製劑苦參鹼、藜蘆鹼、蘇雲金桿菌、魚藤酮也推廣了16.27萬畝。“新型藥劑不僅防治效果好,而且確保了蔬菜質量安全,防止環境污染。”高華山説。

  為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張家口市努力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管,狠抓蔬菜産前、産中、産後3個環節。今年截至目前,已出動農業執法人員4500余人次,分片包乾,對農資經銷門店展開不間斷拉網式檢查。“全市已抽檢蔬菜樣品7624個,抽檢合格率100%;常規檢測312個,抽檢合格率99%。”張家口市農牧局蔬菜科科長張艷欣説。

  起步晚不等於起點低

  與山東壽光等先行者相比,張家口蔬菜産業起步只是近幾年的事,但起步晚不等於起點低。

  在張家口市沽源縣縣城東北10公里處的閃電河鄉,有一大片菜地。白色的大棚一座挨著一座,似乎一直綿延到天際。這裡是沽源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園區跨6個自然村,集中耕作2.22萬畝,建有春秋大棚300座,鋪設地下灌溉主管道21.3萬米,配套建設機井、節水首部、智慧井房各428處,以及地下水位動態監測設備、土壤墑情監測設備、防洪預警監測設備和氣象觀測站各一套,網絡監測全覆蓋,實行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

  “以前給自己家種菜,兩三畝地就能把全家人忙得夠嗆。現在我一個人負責照看30畝,工作還很輕鬆。”牛慧坤説。60歲的牛慧坤家裏有40畝田,以前自己種菜經常要雇七八個人幫忙,每天每個男工費用要上百元,牛慧坤覺得實在不便宜。牛慧坤前兩年將40畝田都流轉給園區後,自己也到園區上班,每月工資3000元。“3000元的工錢,就能種那麼大一片地,真是開眼了。”

  最讓牛慧坤信服的是園區內一座3000平方米的智慧聯棟育苗溫室大棚。這座大棚投資400萬元,完全智慧溫控、自動噴灌,採用集成集約化穴盤育苗辦法,培育馬鈴薯脫毒苗。每茬可産66萬粒微型薯原種,每粒市場價0.2元,每年可培育兩茬,年毛收入26.4萬元。據閃電河鄉鄉長鐘宏偉介紹,園區由閃電河富民專業合作社&&,引進北京、沽源兩家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規劃總投資1.1億元,具備集約化穴盤育苗、節水灌溉、生物防控、配方施肥、機械輕簡化栽培、採後處理等6大功能。“以閃電河蔬菜交易市場為龍頭、專業合作社全程服務、合作公司提供技術支撐、種植大戶示範引領、農戶積極參與的‘龍頭市場+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現代産業化經營模式,在閃電河已初步形成。”鐘宏偉自豪地説。

  據統計,目前張家口市級以上蔬菜種植龍頭企業已有68家,涵蓋種植、流通、加工各個環節。全市建有蔬菜恒溫庫1000多個,年儲存能力500萬噸;有大型蔬菜專業批發市場10家、産地批發交易市場90多個,年交易能力達400萬噸。

  賈利軍市長説,張家口已形成4個蔬菜優勢産業帶:一是壩上無公害錯季菜生産區,以發展露地和地膜栽培為主,春秋大棚正在逐步興起,主栽大白菜、菜花、甘藍、西芹、蘿蔔、架豆等品種;二是壩下丘陵區無公害錯季菜生産區,以露地栽培為主,主栽甜椒、豆角、番茄、茄子、黃瓜等品種;三是城鎮郊區、河川區無公害設施菜生産區,以溫室、大中小棚、地膜蔬菜生産為主,主栽黃瓜、番茄、韭菜、大蒜、西葫蘆、洋蔥、食用菌等品種;四是崇禮、懷安、赤城及張北、沽源部分區域的無公害特菜生産區,以引進發展新、優、特菜的栽培為主,主栽西蘭花、生菜、彩椒、架豆等品種。

  目前,張家口蔬菜專業合作組織已發展到1050個,蔬菜品牌註冊了50多個。“壩上蔬菜”、“崇河”、“家家福”、“大青溝佳禾”等品牌在全國蔬菜市場上已小有名氣。

  特色産業成減貧利器

  8月17日中午,在赤城縣雕鶚鎮小雕鶚村河南九州財富集團的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村民趙向紅正給大棚卷簾透氣。

  小雕鶚村地處深山,這裡地瘠水少,長不好莊稼。以前,趙向紅和鄉親們一樣,每年靠種莜麥為生。莜麥畝産只有兩三百斤,勉強糊口。現在,村民將全部農田流轉給九州財富集團,運用膜下滴灌種植技術種菜,不僅每年每畝能拿到500元地租,在大棚裏幹活,每天還能拿到六七十元工資。現在全村人已摘掉了貧困帽子。

  作為河北省及北京周邊貧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張家口13個縣除懷來外,有12個是國家級或省級重點扶貧開發縣。在張家口市確定的十項扶貧模式中,特色農業扶貧排在首位。而在特色農業中,蔬菜産業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以赤城縣為例,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李永鋒説,當地不遺餘力發展“優質高端、規模高效、集聚集約、綠色生態”的蔬菜種植業,打造了“鎮寧堡—雕鶚—後城設施蔬菜”和“獨石口—赤城鎮—龍門所露天蔬菜”兩大優勢産業帶,蔬菜種植面積由2011年的12萬畝增加到今年的16.5萬畝,裝備了蔬菜智慧化檢測系統、節水工程管理網絡,9萬畝蔬菜通過了“三品”(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認證。2014年蔬菜總産量達到48萬噸,産值達7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578元,比2011年增長了63.6%。

  崇禮縣上三道河村黨支部書記張林,2006年&&發起成立崇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眾合蔬菜專業合作社,如今已發展蔬菜大棚570座。農民以前種一畝莜麥,收入只有兩三百元,現在跟著張林種大棚彩椒,每畝純收入達1.2萬元。上三道河村種菜掙了錢,又建成綠色長廊132米、採摘蔬菜大棚60個,發展觀賞採摘品種59個。遊客自己親手採摘的鮮菜,按每斤10元收費,價格比大宗收購價高出好幾倍,城裏人仍紛至沓來。僅此一項,上三道河村農戶每年就增收150萬元。

  崇禮縣農牧局局長葛繼冰説,像崇河這樣成規模的休閒觀光農業龍頭企業,全縣還有7家。近年來,崇禮縣整合財政資金、農口資金,累計投入3.8億多元,大力扶持蔬菜産業。2015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2.5萬畝,全縣農民“人均一畝菜、戶均一畝棚”。目前每年蔬菜總産量50萬噸,總産值5.1億元,全縣農民人均蔬菜收入5300元。“蔬菜産業已成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産業。”

  2013年時,張家口全市還有貧困人口94.76萬、貧困村1723個。到2014年底,貧困人口減少到75.41萬,崇禮縣已率先脫貧出列。“蔬菜産業對貧困戶脫貧致富貢獻極大。”張家口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張樹旺如是説。真是:好菜走出門,農民脫了貧。

  從張家口進京,山高路難。記者返京時,見大山裏京張高速鐵路正加緊施工。2019年,第二十四屆冬奧會開幕前夕,京張高速鐵路將通車,兩地往來時間將從4小時縮短為50分鐘。崇山峻嶺之中正艱難開闢的,不正是張家口蔬菜産業發展的康莊大道嗎?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