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從天真爛漫的農村小夥,到如今致富有路的商人,湘鄉市東山辦事處雙泉村的張鐵橋的成功歷經了不同的階段。軍人的剛毅教會他如何實現自我價值,並一步步取得眾人眼中的成就。
成長:農村小夥入伍磨礪
1985年冬天,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硝煙還在雲南老山裏瀰漫,湘鄉市東山辦事處雙泉村農家子弟張鐵橋,懷揣著報效祖國的理想參軍入伍,並成為了一名雷達兵。在部隊裏,只有初中文化的張鐵橋秉承湖南人“吃得苦,耐得勞、霸得蠻、舍得死”的精神,在部隊裏的各種活動中表現優異,入伍剛一年,就被提拔為班長,並在部隊榮立三等功一次。
回顧那段充滿歡樂與艱辛的軍營時光,張鐵橋滿是感慨與感激。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學會了堅韌、寬容、付出、追求……
成熟:退伍兵下海打拼
1990年,退役返鄉後,張鐵橋離開了讓他成長的軍營,脫下了那身綠色的軍裝,回到家鄉參加生産建設。他不甘於家庭貧困,打過不少臨時工,做過各種小生意,嘗試過多種行業,嘗到了創業的艱辛。但張鐵橋始終堅守著自己作為一名軍人的榮譽與驕傲,堅信只要憑藉自己的辛勤勞動,就一定能實現致富的夢想。
2001年,張鐵橋發現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車生意前景好,利潤空間大,於是他在湘鄉市壕塘口開辦了一家摩托車專賣店。認準了摩托車行業之後,張鐵橋還四處拜師學藝,自己動手學著組裝、維修摩托車,並通過報紙、雜誌、網絡等各種途徑了解最新的資訊,全面掌握摩托車店的經營知識。就這樣,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靈活的頭腦,他摩托車專賣店的生意日漸紅火,並實現了一定的資金積累。
成就:領著戰友奔致富
在穩步發展的過程中,張鐵橋並未就此滿足,因為他認為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須帶動和幫助一批家庭情況較差的戰友脫貧致富,才是真正的富裕。因此,他又先後開辦了KTV、餐館,安置10多名退伍軍人及下崗職工就業。
這些年,農村專業合作社陸續成立,發展良好。張鐵橋發現自己家鄉村裏的山林很多,但沒有産生經濟效益,農戶空守著一座座“寶山”受窮。2013年8月,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張鐵橋聯合周圍的農戶及部分戰友,投資了近百萬元,承包了600多畝的荒山,開挖了1500多米的山路,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兩層羊舍及300多平方米的辦公平房,創辦了雙泉農業養殖基地。
目前,基地養殖黑山羊近百頭,土雞200多只,另有10多畝無污染山塘養殖的各類水産,産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