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8月4日,山東省淄博坤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養牛場,工人們正忙著清理欄舍,將整車的糞肥運出外賣。公司總經理孫延峰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公司每年自産小牛100多頭,扣除青貯飼料以及其他費用,每年凈收入約100萬元。
孫延峰的養牛場是2011年建立的,當時他進了50頭牛,這幾年通過滾雪球式的發展,養牛場的規模不斷擴大。然而在2014年底,孫延峰卻遇上了資金難題。
擴大養殖規模需要用錢,可手頭兒的錢不夠怎麼辦?恰逢中國農業銀行高青縣支行客戶經理石進蔚來到養牛場,介紹一種叫做融資增信的貸款模式。這引起了孫延峰極大的興趣。
這是山東省財政廳與金融機構創新推出的融資種類。2013年底,為有效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小型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面臨的貸款難、貸款貴問題,山東省財政廳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合作,在全省擇優遴選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活躍、金融環境好、試點積極性高的縣,開展融資增信試點工作。
操作層面,銀行按照與財政投入1:20的比例,對試點縣符合條件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進行授信,單個主體授信額最高可達200萬元。銀行給予增信對象優惠費率,確保貸款成本明顯低於同期市場成本。在授信額度內,增信對象原則上不需要再提供擔保或抵押即可獲得貸款。
高青縣作為全省第一批試點縣,由農行主導從去年開始推廣融資增信貸款業務。“一拍即合”後,經過調查、審批等環節,孫延峰的養牛場很快拿到了80萬元貸款。這是淄博市的首筆融資增信貸款業務,孫延峰成為該市第一位創新産品的受益者。
“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貸款時,只需要按照貸款額度交納10%的互助保證金和1%的風險準備金(部分適用)即可,原則上不需要再提供擔保或抵押。”農行高青縣支行行長宋振文介紹説,互助保險金和風險準備金與財政擔保金共同組成“共保基金”。孫延峰就是自願加入該共保基金的,按規定繳納互助保證金後,順利拿到了貸款。
融資增信貸款的審批流程並不複雜,主要由縣級財政部門與銀行聯合篩選確定目標客戶,經調查符合貸款條件,納入增信對象備選名單。公示無異議後,由銀行進行授信審批。增信對象的貸款如發生風險,由共保基金負責清償。
“融資增信業務作為一項金融創新,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的杠桿和保障作用,利用了政府的政策優勢和銀行的産品優勢,是銀行信貸資金與政府財政資金互補共贏的有益探索。”山東省淄博市金融辦副主任薛仲聯説。
數據顯示,到6月末,農行高青縣支行已投放18筆共計1222萬元的融資增信貸款,涉及養牛、園林、苗木、蔬菜種植等諸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孫延峰很快買進70頭新牛,養牛數量達到330多頭。養殖規模的擴大將帶來新的效益。“兩年內我要爭取把養殖規模發展到500頭以上存欄量。”孫延峰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