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李澤亞:從打工仔到“蛋雞大王”

三農 開州日報 2015年07月31日 08:5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2005年,在外打工近20年的李澤亞回到岳溪鎮竹元村2組,開始養殖蛋雞創業。如今10年過去了,衝過了創業初期的“磨合期”,李澤亞成為了養殖蛋雞1000隻、日産蛋8000枚的“蛋雞大王”。

  養殖“門外漢”返鄉養蛋雞

  每天清晨,李澤亞最忙碌,“每天8000枚蛋,都是一枚一枚地人工收起來,然後裝箱運輸。”等雞蛋都運出去後,他依舊不能休息,因為要給雞喂食加水了。

  看著李澤亞熟練地查看每只雞的健康狀態,很難想象這個憨厚的漢子曾是一個養殖“門外漢”。

  初中畢業後,李澤亞跟很多農村青年一樣,早早就成為“打工一族”。從16歲到35歲,近20年的青春都在深圳、東莞大大小小的工廠裏度過。

  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李澤亞從事的都是基層一線的工作,一年省吃儉用下來也就能存1萬多元。看著儲蓄本上艱難增長的數字,又看到家鄉開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決定回鄉試試。

  2005年,回到家鄉的李澤亞經過多方調查,發現蛋雞養殖市場不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拿出10多萬元積蓄,修建了200平米的圈舍,並從梁平引入了300隻蛋雞。

  不斷學習技術實現養殖規模化

  由於是初次接觸蛋雞養殖,李澤亞遇到了不少問題。

  “蛋雞都是半封閉飼養,日常活動空間很小,這就要求疾病防疫和通風一定要做好。”李澤亞説,他開頭只是簡單查找一些資料,這方面工作做得並不好,2006年差點爆發疫情,不過好在當時發現得早,經過緊急處理,沒有造成太大損失。

  但這件事也給李澤亞提了個醒,那就是技術來不得半點馬虎。為此,他專門去了一趟梁平的養殖場,跟著技術員學了一個月關於疾病防疫、喂食、養殖環境等技術。

  經過不斷學習,技術有所提高,養殖場也開始不斷擴建,到現在圈捨已經有600平方米,養殖蛋雞達1000隻。

  註冊無公害商標破解發展難題

  雖然規模上來了,産量也有了,但有一件事漸漸成了李澤亞的心病。

  “現在雞蛋市場價格波動大,而且長時間在低價位運行,讓我們這些蛋雞養殖戶損失很大。”李澤亞説,現在雞蛋價格在高峰期能賣到5至6元1斤,但一跌就會跌到3元左右,連飼料成本都不夠。而且作為生鮮食品,雞蛋難保存不説,保質期也不長,只能現産現賣,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陳家工商所工作人員知道了李澤亞的困難後,主動和他進行了溝通。在了解到他是用豆粕和玉米喂養蛋雞後,工商所工作人員給支了招——通過申請微型企業和註冊無公害雞蛋商標來破解這個難題。

  “現在我的微型企業申請已經通過,而且雞蛋經過檢測,符合無公害要求,現在正等待無公害商標落實。”李澤亞説,如果無公害雞蛋上市,每斤最少能賣7元,而且價格波動不大,銷售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