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養牛“達人”的“致富經”

三農 新華網甘肅頻道 2015年07月31日 08: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涇川縣,史喜榮是名副其實的養牛“達人”。

  近日,記者慕名來到涇川縣盛騰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只見7棟寬大的牛棚整齊地排列著,棚頂通風輪呼呼直轉,藍色的彩鋼瓦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牛場主人史喜榮正忙著給牛添喂飼草。

 7棟寬大的牛棚整齊排列

  “這個牛場是去年10月份建成投用的,現存欄364頭肉牛,總投資近600萬元。”史喜榮介紹道,建成到現在共出欄了60頭牛,掙回了12萬多元,他今年的目標是存欄達到500頭。

  忙完手中的活,史喜榮一邊帶我們參觀養殖場,一邊講起了他的“致富經”。

史喜榮正在給牛添喂飼草

  史喜榮説,他1993年初中畢業後在外跑運輸,靠著販運煤炭掘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8年回鄉後,他看到農村每年要種植大量的玉米,但養牛的人卻越來越少,“這些含有大量的動物所需蛋白質養分的玉米秸稈常常被群眾亂堆亂放或燃燒,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他説,加之經常在外跑,他知道牛肉市場需求量大,於是就萌生了養牛的念頭。

  2009年,他投資150萬元在玉都鎮康家村建辦了一個百頭養殖場,還承包了100畝地,種植了飼草玉米。除自家地裏用外,史喜榮把大量剩餘的牛糞免費送給周邊種玉米的群眾還田,等玉米收了,他再把秸稈收回來青貯後喂牛。他説,這種牛糞換秸稈的做法群眾都很樂意,這樣既合理地利用了資源,保護了環境,又解決了牛的飼料問題。

  靠著精明能幹和敢闖敢拼的精神,再加上管理科學,舍得投入,史喜榮很快成為該縣遠近聞名的一位養牛大戶,四年時間賺了近100萬元。

  他説:“在積累了些資金和養殖經驗後,我感覺原來的規模有點小,去年就把玉都的養殖場轉讓給了別人,又在城關鎮陽坡村租賃了98畝土地,建起了眼前的這座牛場。”

全新的監控設備可以查看到牛場內的每一個角落

  除了靈活的頭腦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史喜榮還是一位好學的人。記者注意到,他辦公室的書櫃裏裝滿了養殖方面的書籍,大大小小足有500本。“我每年都要添置2000多元的養殖書籍,不斷地更新知識。”他説,搞規模養殖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只有不斷地學習“充電”,才能得心應手地解決遇到的問題。

  談及自己的成功,史喜榮卻顯得很謙虛。他説,沒有妻子吳彩惠的支持和幫助,他也走不到今天。“這幾年,為了支持我創業,她跟著我吃住在牛場,沒少吃苦受罪。”史喜榮説,有時由於行情不好或者資金短缺,他都有放棄的念頭,但都是妻子為他加油鼓勁,他才挺了過來。“你們看,墻上挂的這些‘大展宏圖’、‘馬到成功’的十字繡,都是她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史喜榮滿臉幸福地説。

  隨著養殖的規模不斷擴大,牛糞也越來越多,史喜榮説,等500頭牛全部養滿後,加上出欄、補欄不斷循環,一年下來産糞近1500噸。還田換玉米秸稈僅能消耗一少部分,剩餘的牛糞怎麼辦?史喜榮又有了新的打算:建有機肥生産線、用牛糞種植香菇。

  “這塊場地還有68畝空著,我計劃明年先建成一條年産800噸的有機肥生産線,通過加工處理後提升牛糞的價值。”史喜榮説,等他手頭積累點資金了,準備投資500萬元再建一個香菇生産基地,因為牛糞是種植香菇的主要原料,而香菇根部的廢料也能直接用來喂牛,這樣就可以實現養殖和種植的雙向循環利用……

  當記者問他的這些計劃能不能實現時,他胸有成竹地説:“應該沒啥問題,我四五年前在農業頻道上看到這方面的經驗介紹後就開始琢磨這個事情了,這幾年一邊養牛一邊在網上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去年還專門跑到山東、陜西等地考察過,前景非常不錯。”

  “我計劃在牛場西面的這塊空地上建10座封閉式電子恒溫香菇棚,採用架子式托盤點種的辦法,每棚能種8萬株,一年可實現産值收入200萬元……”看著史喜榮説得頭頭是道,我們相信,他的循環養殖夢想一定會實現。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