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付德民:帶領村民圓致富夢

三農 新文化報 2015年07月24日 10:1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文化記者走進九台區城子街鎮大貝村,展現在眼前的是水泥街道,道路兩側鮮艷的花卉和茁壯的玉米似乎在展示著這個村子的朝氣。令外人難以想象的是,大貝村曾經是一個有名的後進村,經濟發展遲緩,還背負著外債。而這一切,都從黨支部書記付德民上任以來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付德民今年42歲,2010年起擔任大貝村黨支部書記,就任之初,困擾了大貝村多年的貧困問題就擺在了他面前。
  為此,付德民和村裏的三十多位黨員&&出資,幫扶村裏貧困人口。後來,付德民又帶領大家修築了村裏的水泥路。

  為了建立群眾基礎,付德民還自費近10萬元購買了1.4萬株綠化景觀樹,為村子改善環境。付德民説,他曾經做個體經營,有一點經濟基礎,要消除百姓的顧慮,就要做實事。

  付德民發現,大貝村是個半山區,擁有天然適合玉米繁育的環境,而玉米制種産業又遠比單純種植玉米收益高。在付德民的&&推動下,大貝村的玉米制種産業被推廣開來,這也成為了大貝村脫貧的關鍵。

  目前,全村400余戶人家中已有100余戶在從事玉米制種。由於玉米制種工序複雜,不但解決了貧困問題,還帶動了更多鄉親的就業。憑藉玉米制種一項,村裏每年就可以增加200萬元的收入。

  2011年至今,大貝村已經發展出30余公頃的苗木花卉生産基地,開展了訂單農業。以前的大貝村人均年收入不過4000到5000元,現在僅農業就可以帶來8000元左右的人均年收入。加上客運、打工等其他收入,村民們的年收入常常可以達到2萬到3萬元。


  “以前有個説法,叫‘大貝三道溝,十年九無收’。”61歲的村民孫洪濤説,自從付德民上任以來,村子幾乎每天都能上一個新的臺階,他的家庭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年前,孫洪濤還住在破草房裏,有4萬餘元的債務。自從開始了花卉苗木的種植,他不但還清了欠款,還有了積蓄,住進了窗明几淨的新房子。“村裏的産業,都是書記&&簽合同外銷,不用我們費心,還給我們交了新農合農保。”

  “這一切其實都是分內的事情,作為村官,應該為老百姓想,為老百姓做,只要讓老百姓幸福,我的工作就會越來越順利。”付德民這樣總結自己的工作。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