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時下,走進花溪區麥坪鎮杉一村,一排排養雞棚躍入眼簾,養殖戶正忙著將雞蛋裝箱。置身此景,村支書曹加明有些感慨。
1997年以前,杉一村工作滯後、村支兩委班子不團結、幹群關繫緊張、民事糾紛突出、治安狀況差,是全鎮的後進村。當時,原麥坪鄉領導找到時任杉木小學校長的曹加明説:“你有文化、腦筋好使、辦法多,你來參加村委的工作吧。”考慮再三後,曹加明辭去校長職務,投入到村委會工作中,並在當年的村支兩委換屆工作中,當選為杉一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後,曹加明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帶領村民致富。他認為,杉一村沒有什麼特色資源,只有依靠規範種植、特色種植才有前途。結合杉一村的氣候、土壤特點,加上對産品的市場判斷,曹加明在與村民溝通商議後,以自己的名義貸款,在杉一村進行水稻溫室育苗,在全鄉率先推廣了雜交水稻規範化種植。兩年間,全村雜交水稻規範化種植普及率達100%,村裏的水稻産量大幅度提高,村民的收入逐步增加。這一做法吸引了外村村民,紛紛租借溫室,給村裏又增加了一筆收入。
在做好糧食生産的同時,杉一村還引進了一家集養雞、雞糞加工處理為一體的公司。該公司將雞糞加工處理成肥料種蔬菜,形成了循環經濟産業鏈。由於種出來的蔬菜無公害、品質好,賣的價格高,這大大激發了群眾種植特色蔬菜的積極性。到2013年,全村有生薑60余畝,白菜、辣椒近50畝……這也讓杉一村甩掉了“空殼村”的帽子。
“要發展,更要能帶領群眾致富。”這是曹加明要走好的第二顆棋子。1996年—2005年,他經歷了規模養魚、蘑菇種植以及桃樹種植等四次創業,但由於銷售渠道窄、品牌優勢不明顯等問題,四次創業均以失敗告終。2007年,他通過調研,最終確定了第五次創業項目——蛋雞養殖。為了創業成功,曹加明每天天不亮就紮根雞房學技術。僅蛋雞養殖,他家當年就賺了10萬元,“我不能抱著自私自利的小農思想,我要讓全村的人都富起來。”於是,曹加明走家串戶,到村民家中“遊説”,希望他們跟著自己幹。
在曹加明的帶領下,目前,杉一村規模蛋雞養殖戶達已11家,蛋雞存欄14萬羽,日産蛋12萬枚,年總收入達2000萬元。去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1.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