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閆學軍:帶領鄉親共種“致富花”

三農 潛江日報 2015年07月10日 16:4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閆學軍在後湖管理區小有名氣,因為他聰明能幹、誠實守信、善於經營,近幾年他帶領村民們種菊花、加工菊花,給大家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高中畢業後,閆學軍便和同村的夥伴一起外出打工,由於吃苦耐勞,短短三個月,他便在工廠裏當上了組長,每個月除了日常的開銷外還能存下不少錢。半年後,出於對父母的牽掛,他回到了家中,與家人一起打理田地。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閆學軍發現,每到收穫季節,都會有很多外地的收割機來我市“掘金”,每天的收入不菲,他便想著“若能購置一台收割機收入肯定比種田高”。打定主意後,閆學軍拿出積蓄買了一台收割機,開始到處接活。

  “那時候年輕,忙起來每天只睡3、4個小時,吃一頓飯。”回憶起那段苦日子,閆學軍笑道,鄉親們都要趕農時,每天天沒亮就堵在家門口要其幫忙收割,晚上要工作到淩晨才能回家。

  幾年後,隨著有收割機的人越來越多,利潤開始下降,他決定另謀出路。機緣巧合下,閆學軍了解到,種植菊花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在叔叔的勸説下,他把家裏的30多畝地全種上了菊花,購苗、施肥、除草、摘花,一家人起早貪黑,一年下來盈利10萬多元。

  考慮到種菊花的勞動強度不大,利潤高,為了帶動村裏的人一起種植,2008年,閆學軍聯絡了幾家農戶一起種植菊花,而他自己則出資購買加工設備,開起了一家菊花加工作坊。第一年,由於初涉此行,沒技術也沒經驗,加上市場價格不好,閆學軍虧了16萬元。“為了不打壓鄉親們的積極性,每當有人問我賺沒賺時,我只有回答賺了。”那一年,閆學軍將自己的收割機變賣,付清了農戶的花錢和工人的工錢。

  吸取了第一年的教訓,閆學軍更換了設備,到處跑市場,漸漸開始扭虧為盈。到2010年,他組織成立了天香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了降低村民的種植風險,他為村民們免費提供菊花種苗,傳授種植技術,菊花采收後,他全部收購回來統一烘乾。此外,他發現不少苦瓜種植戶在收穫高峰期時,單靠市場消耗不掉,便引進設備和技術,又加工起了苦瓜茶。

  同村的陳飛是最早跟著閆學軍種菊花的人之一。為了照顧家人,30齣頭的陳飛並沒有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外出打工,“以前家裏種30畝傳統農作物,人累不説,收成也不怎麼好。”聽説閆學軍要帶領大家種菊花,他毫不猶豫地把家裏的30畝地全部入股合作社,如今每年每畝産值達到了6000元。“輕鬆多了,既賺了錢,又照顧了家裏。”

  每年10月份,合作社的加工廠還需要雇六、七十人來烘乾菊花。“村裏的人在農閒時不再閒著或外出打工了,加工苦瓜兩個月,加工菊花兩個月,4個月左右一戶人家能拿3萬多元的工資。”一位在合作社加工廠工作的村民高興地説。

  目前,天香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430名,種植面積1500畝。2014年,合作社收購鮮花1000萬斤,産品銷往武漢、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轉移富餘勞動力80余人,創造了1100萬元的經濟效益。

  閆學軍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成立了種植創新工作室,專門研究新的品種和技術。下一步合作社擬將運作模式由生産半成品轉為生産産成品,開發新産品“睡蓮花”。同時,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種植戶利潤,繼續帶領鄉親們共種“致富花”。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