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抓好仔鹿疾控保證養殖效益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07月10日 08:5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初生弱仔病

  病因本病多是因為母鹿懷孕期間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缺乏;或由於母鹿患各種疾病等原因引起。

  症狀食欲不振,發熱,被毛粗亂,漸進性消瘦,生長遲緩,體表淋巴結腫大。腹瀉,嗜睡,部分鹿可出現黃疸現象。仔鹿站立久時多震顫,隨著病情漸重,最後死亡。

  治療對於已發病的仔鹿應採取人工哺乳,在奶中加入維生素,必要時可通過強心補液進行治療。

  預防提高飼養水平,保證懷孕母鹿的營養全價。杜絕近親交配,減少藥物的使用。進行免疫接種和定期驅蟲,定期進行圈舍消毒,營造一個良好的生産衛生環境。

  仔鹿臍炎

  仔鹿臍炎是一種因細菌感染臍根部而引起的,多發生化膿性炎症,治療不及時易造成腹腔漏洞或導致仔鹿死亡。

  病因由於鹿舍污穢、泥濘、場地有糞溺及污水蓄積等,仔鹿出生後臍部未完全閉合而受污染,尤其是在炎熱夏季,炎症發展迅速。

  症狀患鹿精神沉鬱,行動呆滯緩慢或時常躺臥,弓背,體溫升至41℃,在臍根部腫脹有炎症滲出物流出。

  治療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可在臍根部分點注射青黴素和鏈黴素,一天兩次,嚴重的要進行臍根部清洗、消毒、縫合。

  預防保持鹿舍衛生,尤其是雨季,要將污水徹底清理乾淨。

  營養不良

  病因本病多是因為對妊娠、泌乳母鹿飼養管理不良導致。病程及預防視營養程度和飼養、護理情況而定,採取喂給優良飼料,單群精心飼養,可得到恢復。

  症狀本病多發晚期生産的仔鹿。是指病仔鹿與同期仔鹿相比,發育緩慢,體軀矮小,體重低,被毛粗亂,精神遲鈍,軟弱消瘦等,奔跑時落在群後。粘膜蒼白,皮膚彈力減弱,皮下脂肪少。有的仔鹿下痢,肛門及尾被毛污染。

  治療方法要使仔鹿吃到初乳和有豐富營養的飼料,如飼料中加骨粉、胡蘿蔔、豆漿等。對患鹿要單獨組群飼養,數量不宜超過10頭,圈舍要寬敞,陽光充足,定時多增加運動量,要保持圈捨得清潔乾燥。

  稚鹿肺炎

  病因多因圈舍環境不衛生,仔鹿常受到氨氣的刺激,在天氣驟變、陰雨時使仔鹿感冒,抵抗力下降,引起肺炎。在幼鹿管理不良時,存在於幼鹿上呼吸道粘膜上的微生物趁機繁殖,增強毒力,加重了幼鹿的病理過程。

  症狀本病多表現精神沉鬱,拒食,顯著消瘦,離群呆立不愛活動,體溫達41℃以上,呼吸加快,有輕聲咳嗽,可見到鼻孔流出漿液性鼻漏,聽診肺部可聽見濕性和乾性羅音。

  治療與預防使鹿圈乾燥清潔,通風良好,陽光充足,對保證康復和防止復發極為重要。為殺滅病原菌,肌肉注射青黴素80~100萬單位、鏈黴素0.5克,每天2次,堅持到症狀消失後1~2天。

  佝僂病

  病因由於幼鹿在發育過程中因維生素D不足(一般為母鹿飼養不良引起),鈣、磷不足或比例失調引起。另外,晚秋産的仔鹿,由於哺乳期短,發育不良,更易發生本病。

  症狀患鹿食欲減退,反芻減少,站立困難,弓腰彎背,步履拘謹,疼痛。有的鹿腕關節明顯腫大,行動小心,並有異嗜現象。本病死亡率不高,但嚴重影響生長髮育和以後的生産能力。

  預防在母鹿妊娠期、哺乳期應給予含維生素多和含鹿專用骨粉含量高的飼料,保證仔鹿發育正常。飼料要全價,防止飼料單一和突然變換。鹿舍要乾燥,陽光充足,經常驅趕仔鹿增強運動。

  治療應以骨粉或蛋殼粉10~20克,每日混食喂給;口服魚肝油10~20毫升。

  幼鹿下痢

  病因多因圈舍潮濕、泥濘,仔鹿床污穢不潔,沒有墊草或墊草潮濕,仔鹿舐吮污物、污水等而易引起下痢。特別在夏季多雨和晚春霜凍降溫天氣,衛生條件不好,發病癒多。

  症狀仔鹿多表現為精神沉鬱、離群,喜臥,不吃奶,很快變消瘦。呈消化不良性下痢,排白色稀便,帶有粘泡沫並混有粒狀物,嗅之有酸味,不太臭。細菌性下痢,稀便為黃白色或黃綠色,嚴重時混有血液,惡臭。

  治療應早期進行,以促進消化、清腸制酵、抑制細菌、調整胃腸功能、適時收斂和補液為主。因仔鹿捕捉困難,藥量應適當增大。鏈黴素0.5克、鹽酸黃連素10毫升,一次口服。硫酸慶大黴素50~100毫克,口服。

  舔肛症

  病因發病初期,由於母鹿有舔食仔鹿肛門,促進仔鹿排便的習性,最初不易被發現。至到肛門處破裂,肛門括約肌外翻,排糞受到影響時才被發現。此病發病原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症狀病初仔鹿尾巴向後或向上立起時較多,有時會發現有新鮮血跡出現。母鹿則越出血越舔食,病仔鹿排糞困難,弓腰努責、做排便動作,而無糞便排出。後期,肛門處形成漏洞,排便失禁。不吃奶,弓背,低頭,昏迷鼾睡,四肢冷厥,腰部蜷縮,眼球凹陷。

  預防與治療應提前預防,母鹿懷孕後期要做到飼料營養全價,春季多喂一些青草、樹枝等青粗飼料,産仔季節要搞好圈舍衛生,經常打掃,定期消毒。同時應早發現早治療,如發現有仔鹿肛門被舐傷,應將仔鹿從圈中隔離出來,定期哺乳,肛門口周圍涂擦軟膏或仔鹿舔肛靈膏劑。

  腸毒血症

  該病是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種很重要的鹿傳染病,以小腸出血為主要特症。發病快,來不及治療,多死亡。對於仔鹿來説多發于斷奶分群後,膘肥體壯的仔鹿多易先得此病。

  病因本菌存在於土壤和污水中,當飼料突然變化時,魏氏梭菌在腸胃中産生大量毒素而被吸收到血中,引起中毒。

  症狀突然出現發病死亡鹿,病程長的可見獨臥一隅,反芻停止,腹圍增大,呼吸困難,糞便多帶血呈醬紅色。體溫升高至40℃~41℃,運動失調,口吐白沫而死亡。解剖胃和腸處多充血,在小腸呈 灌血腸 樣。

  治療本病多來不及治療,發現此病後應首先停喂飼料一天,全群在水中投入抗生素藥物,對有症狀的要大劑量注射青黴素和鏈黴素,至病狀徹底消失,再次給料時從原來料量的1/3起逐漸增至原料量。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