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沭陽解決農民曬糧“老大難”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07月06日 08:3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陳兵通訊員呂述謖

  糧食收好後,農民佔用馬路曬糧成了一個令人頭疼的普遍現象。糧食産量年年增,但曬糧的空間卻越來越小,曬糧難已成為豐收後的新難題。令人欣喜的是,記者近日在江蘇省沭陽縣採訪時,看到鄉道、村道上乾淨、暢通,曬糧在沭陽似乎已經不是難題。

  沭陽縣是全國十大商品糧基地縣,擁有耕地面積207.2萬畝。2014年全縣糧食總産量達132.66萬噸,被農業部表彰為“2014年全國糧食生産先進單位”,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2015年,沭陽實播小麥152.6萬畝,畝産403.2公斤,總産60多萬噸。

  七雄街道七雄村呂莊組呂茂亮告訴記者,他和村裏很多村民都搬到了街道上居住,老家房子拆了,但地還有。雖然種糧、收糧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不要費心,但找地方曬糧他每年都要大傷腦筋。

  “前些年,我聯絡經紀人收糧,但人家嫌我糧食水分高,不是不收就是壓價,我也想曬,可沒地方啊!在馬路上曬,影響交通,糧食也容易被壓碎,心疼!”和呂茂亮一樣,農戶陳衛也曾經面臨同樣的難題。

  為了解決農民豐收後曬糧的後顧之憂,近年來,沭陽縣整合新農村建設和基層文化設施建設中的停車場、籃球場等公共設施資源,並由政府投入新建部分曬糧場地,同時,動員企業、機關、基層組織,將企業場地、糧食系統收購網點暫時借給農民曬糧,有效緩解了農民曬糧難問題。

  鼓勵合作社、家庭農場新增糧食烘乾設備,使曬糧由自然曬乾向機械烘乾轉變,讓烘乾機逐步代替曬谷場是沭陽解決農民曬糧無地問題的又一重要途徑。

  “我們合作社有300多個成員,今年種植了2萬多畝小麥,畝産量450公斤,總産量近千萬公斤。”沭陽縣青伊湖農場嘉糧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滕雲飛説,為了解決糧食烘乾問題,合作社近幾年來陸續投資600多萬元,購進了24台烘乾機,最多一個星期就能把所有成員種的糧食全部烘乾。

  七雄街道沭雲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呂述雲説,他們合作社現有大型機械3台,中小型機械4台,但是沒有購買糧食烘乾機,糧食烘乾主要靠別的合作社幫忙。“今年我們也想上條烘乾線,這是合作社做大做強糧食産業的必備設備。”呂述雲説。

  沭陽縣糧食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説,縣糧食局購銷總公司直屬庫日烘乾能力有300多噸。近年來,該庫本著“設備共享,服務社會”的原則,新開為大戶烘乾代儲業務,成為全縣種糧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糧食烘乾的一個重要平臺。

  “糧食銀行”聽起來新鮮,但對沭陽農民來説可謂家喻戶曉。“家裏收的千把斤小麥都拉到了廠裏,辦張存儲卡,平時就可以提現、兌換麵粉和其他物品,非常方便。”紮下鎮明莊村王士同説。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沭陽縣一批麵粉廠、米廠自發建起了“糧食銀行”,農民將收割好的糧食直接從田頭送到“銀行”,由“銀行”統一烘乾後經營。沭陽縣糧食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這是一種新型的糧食經營模式,既解決了農民曬糧、賣糧問題,又保證了糧食加工企業的原料供應。下一步,縣裏還要引導更多糧食企業創辦更多的“糧食銀行”,並在收購方式和結算方式上做更多新的探索。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