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6月28日消息(記者劉璐)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如果説今年有一種農産品的的處境非常艱難,人們一定會想到,就是前不久剛剛收穫的:油菜籽。為什麼説它艱難?因為近年來,油菜籽種植戶的種植效益不斷下降,種植面積和産量逐年萎縮。僅僅7年時間,下降和減少的幅度已經突破了50%,各糧食企業的收購量也不斷萎縮。
行情艱難的背景下,農戶本想還有國家收儲政策的托底,沒想到的是,就在這個月,國家宣佈,對原本持續執行的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進行調整,取消國家統一收儲,改為中央財政給安徽、江蘇、河南、湖北、湖南5省油菜籽收購提供補貼,具體收購價和是否收儲菜籽油,由省級政府確定。
油菜作為我國重要的油料經濟作物,事關國計民生。國家為何偏偏此時選擇放棄收儲?油菜籽産業到底該如何發展,才能走出一條突圍之路?
眼下正是油菜籽收割後集中上市的階段,浙江平湖新倉鎮雙紅村農民紀長根今年種植了2畝4分油菜,共收穫了650公斤油菜籽,因為目前油菜籽收購價比去年同期每百斤降低了120元左右,所以在家存放半個多月了還遲遲捨不得出售。
紀長根:這樣算出來,成本已經超過把菜籽收上來賣掉的價格了,屬於虧本,每畝至少虧100到200元。
農戶惜售,是源於他們對收購價格的不認同,同樣來自油菜主産區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堰坡四組的油菜種植戶楊發龍告訴記者,他家今年的油菜收成跟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一畝地就誤差個幾十斤,但是價格就相差很遠,這讓他不能接受,辛辛苦苦一年,算上打藥、施肥等生産成本,基本都沒賺錢。問及今後的打算,心直口快的農村漢子也沒向記者隱瞞,説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楊發龍:划不來,不如自己放在家裏榨點油吃。因為現在是價格低了,老百姓都不願意種。整個村,我們一個隊,只有兩家種油菜,價格低了誰種,還種它幹啥,明年我都不種了。
那收購價格為何如此之低呢?湖北省襄陽市中利傑糧油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志傑解釋説,本打算,今年還是跟往年一樣,向農民敞開收購油菜籽,但是國家托市臨儲收購政策取消,公司採取預收後補的形式按市場價收購,去年菜籽收購價為每斤兩塊五毛五,今年企業為規避風險,跟農戶宣傳的是暫按每斤一塊七收購。農民對這個收購價不是很滿意,造成惜售現象,致使公司目前暫時不能生産。
吳志傑:今年夏收以來,在政策目前沒明朗的情況下,我們按市場價1.7元收購,如果有政策,按政策給農民兌現。今年目前已收購菜籽30多噸,跟去年相比,去年目前已收購1萬8千噸,跟去年相比,差別很大。按照菜籽的收購計劃,原計劃公司準備收3萬噸。目前市場的問題,進口的油數量大,銷售價低,不能達到公司的目的,公司年生産是5萬噸,3萬噸菜籽缺口都還大,暫時收不起來。
從2008年起,油菜籽收購一直實行國家收儲和油脂加工企業收購兩條腿走路,價格比較穩定。今年,國家取消了統一收儲,沒有了保護價收購,徹底走向市場化了。浙江平湖油菜籽收購商張平。
張平:這樣賣出去肯定是虧的,分量虧掉3-5噸左右,這樣算下來,也要虧掉幾萬元。
收購價下跌、農戶惜售、種植積極性下降、企業不能開工,收儲政策的取消對市場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國家油菜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張春雷直言,很多打算借助收儲政策的種植大戶措手不及,尤其是一些已經簽訂協議的種植大戶,受的損失是最大的。
張春雷:時間上國家搞得很突然,農民措手不及。有些地方在這個之前,安排生産的時候,已經和加工企業簽訂了基地或是優質優價的協議。但是因為國家沒有支持,有的廠和農戶簽的優質優價的協議就作廢了。總之,農戶這次生産的菜籽如果大面積生産,或者説是土地流轉以後大面積生産油菜籽的農戶損失更大一些。
業內會問,國家為何還要取消臨時收儲政策呢?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室研究員李國祥分析,為保障農戶收益,國家在近幾年收儲行為中,制定的收儲價格遠高於國際市場,積壓了大量的存貨。與此同時,國外菜籽油價格卻越來越便宜,大量流入中國,當前國家對國內油菜籽市場的調控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若單單依賴對國內油菜籽的臨儲措施來保護農戶種植積極性,則其對進口油菜籽的價比必然居高不下,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李國祥:過去我們的糧食收儲政策由政府來定價,導致國內的價格高,國際價格相對比較低。一頭,售出的大量油菜籽加工成油,儲存之後,在市場上難以銷售。另一頭,又大量進口油菜籽和菜籽油。這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今年也是不得已進行改革。
2015年全國夏季糧油收購工作會議上的信息顯示,取消收儲後,本季油菜籽收購政策由中央轉向地方,具體收購價和是否收儲菜籽油,由省級政府確定,並由中央給予補貼。張春雷直言,這樣一來,農戶的種植意願會更加減弱。
張春雷:後面出了一個很空洞的文件,鼓勵地方收購,國家再給一些補貼,補貼地方財政。但是具體怎麼做也沒有很明確的辦法,最後實際上都落空了。估計明年再要是鼓勵農民發展油菜生産,搞土地流轉或者擴大規模經營的,農民就不會這樣幹了。所以可能會導致秋季油菜播種面積大規模的明顯的滑坡,對油菜的發展不利。
扶持力度雖不如前,但補貼方式仍值得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探討。李國祥認為,政府的補助應該按油菜籽的最低的生産成本給予補助,這個補助是直接補給農民還是補給加工企業,應該由各個地方的政府來協商相關主體以後來決定。
李國祥:如果加工企業按照菜籽成本的水平決定收購價格,保本價高於國際市場,那麼補助應該可以給加工企業。如果加工企業説按照國際市場的價格來收,那保本價我認為應該補給菜籽的生産者。
那麼補貼的成分又該如何確定呢?國家油菜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張春雷説,每畝油菜籽按照每畝種植面積的補貼,也要做到精準化,這樣的措才得力,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
張春雷:未來要從精準化補貼著手,國家不是不補貼,而是要採取變通的辦法,更貼切、高效地提高補貼的效益,提高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比如科研投入,如果優質化育種、抗病育種、抗災育種這方面增大投入,育種優質化工程能夠實現,品種能走在前面,那麼未來種植油菜可能效益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