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貴州施秉:藥“香”濃濃富農家

三農 黔東南日報 2015年06月26日 09:1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踏進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的牛大場鎮,一陣陣濃濃的“藥香味”撲面而來,一幅幅新農村美麗畫卷映入眼簾,目光所見之處儘是片片紅色頭花蓼和花園錦簇的農家小院。此情、此景、此味正源於這方沾滿泥土的手指和生態建設描繡出的鬱美原野。

  協會“搭橋”惠民生

  小小的鄉村,為何會展現出這般繁榮的景象呢?這還得從鎮子成立的中藥材協會説起,該協會主要以培育太子參、何首烏和頭花蓼為主,依託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涼爽的優勢,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帶動部分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産業發展雖有了起色,但發展的路上仍存在種種困難,嚴重阻礙了中藥材産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協會理事長張代金針對中藥材市場價格走低的情況,帶領協會加強對藥農的生産技術指導和市場銷售等服務,採取“企業+協會+公司+農戶”的運行模式,組織藥材種植大戶、種植能手,實行協會管理與廣大農戶訂單式生産,積極引進貴州威門藥業公司、上海華宇有限公司和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先進技術及資金,建立了貴州省太子參gap種植示範基地、何首烏和白術種植研究示範基地等生産基地,並與59家外地藥商達成了長期合作關係,在安徽毫州、湖南廉橋等設立了外銷窗口3個,實現與大市場直接對接,推動了農業産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

  “協會就是好啊,不僅為我們出點子,還帶著我們種藥賺錢呢!”周老樹笑呵呵地説道,原來是來自廣西和甘肅的客商正在收購他家的太子參。前幾年,他家種植的8畝太子參和4畝頭花蓼,年收入還不到1萬元;2014年,在協會的幫助下,他家種的20畝太子參、10畝頭花蓼,年收入提高到了6萬元。

  生態建設促民富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先後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部署。貴州提出了“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互動雙贏”發展戰略,黔東南州堅持以“6個100萬”為主載體,大力實施綠色生態現代農業工程。

  施秉縣圍繞中央、省委、州委有關要求,努力構建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發展格局,通過資金、土地入社按股分紅和基地務工按勞計酬等方式,探索出一條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年,該縣在“211”綠色生態現代農業工程上下功夫,明確了3個産業發展項目,中藥材産業就是其中一項重點工程。在這樣地契機下,牛大場中藥材將更加與時俱進地創新發展,加大優質中藥材科技種植技術含量,全面實施“四化”方針和“兩個轉變”,充分運用網絡信息服務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外銷體制,切實引進中藥材深加工技術,並投資7000萬元建立“貴州威門藥業加工廠建設項目”,該項目擬建成中藥飲片、保健品及藥品gmp生産線等,打造一個年産值為1至2個億規模的生産企業。

  營造氛圍助發展

  為加強中藥材規範化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該縣以開辦專欄、發放宣傳資料、播放《藥鄉春色》光碟等形式,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協會示範基地,對群眾開展各類形式的中藥材生産經營培訓,提高了農戶的科學經營水平。

  “今年我發了,至少要收入8到9萬元,相當於前三個年頭的總數,這真得感謝協會和國家政策好啊!”爛泥組村民白洪發笑瞇瞇地説道。

  如今,該鎮中藥材種植戶從幾十戶發展到5000多戶,種植面積也從三年前的1.2萬畝增加到5.12萬畝,藥農戶均收入達10000元以上,全鎮5578戶人家就有4000戶通過種藥致富。同時,還輻射帶動了縣內雙井鎮、楊柳塘鎮等800多戶、毗鄰縣300多戶農民群眾走上同步奔小康之路。2015年全縣種植中藥材11萬畝,建成牛大場中藥材繁育基地500畝,預計産值達9億元以上。

  5月底,福建省柘榮縣政協主席王鼎秦在考察了解牛大場中藥材産業發展後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賞。“我鎮將建成‘觀藥景、吃藥膳、洗藥浴、産藥品、購藥材’的旅遊化綠色化小城鎮,讓來我們這裡購藥、觀景的客人們吃到的是營養、帶走的是健康!”鎮黨委書記李鑫信心十足地説。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