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付玉婷蘇兵
如今一走進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中郝峪村村口,以鄉村情趣為主題的墻畫撲面而來,每隔幾戶,便會看到手捧特色美食的農家大娘形象:二妗子饃饃坊、馬大娘豆腐坊、老梁煎餅坊……這些美食招牌成為全村的地標,吸引遊客流連忘返。
惡性競爭陷困境
10年前,中郝峪村一片貧瘠。給山村帶來巨變的是青年“領頭雁”趙勝建和他的9人管理團隊。這群本土青年摸索出一條鄉村發展與治理的新路,這個團隊的平均年齡僅25歲。
回想起最初拿出1萬元鼓勵村中5戶發展鄉村旅遊,期間經歷的波折令趙勝建感慨萬分:“經過幾年的成長,在2007年,中郝峪村鄉村旅遊進入惡性競爭階段,經營戶數量一度出現大幅下降。”面對村裏旅遊的困境,對省內外“農家樂”的考察卻讓剛剛大學畢業回家創業的趙勝建認準了其中的商機。
成立公司尋突破
趙勝建提出了大膽設想:以公司化集體運營方式,聯合所有“農家樂”業戶,把全村的土地、房屋、山林等資源評估整合入股,村“兩委”兼任董事會成員,決定公司發展方向。至於分紅,老弱病殘不需投資即可享受無風險的人頭股,其他村民除了享受人頭股外,還根據入股額度享受利潤分成。村民的質疑:“讓每個村民入股,這叫啥事?”“現在都吃不飽,成立公司幹嗎?”紛紛砸向這個年輕人。如何讓村民心甘情願地交出資産自願入股?村委會同樣顧慮重重。
倔強的趙勝建寫下保證書,按下手印:自己投資,賺錢大家分,賠錢自己扛。他由此扛起了全村人的致富夢。背著大捆宣傳材料,趙勝建頻頻往返于周邊城市,吃了無數閉門羹,中郝峪村的名氣終於一點一點大起來。尚存的十七八家農家樂業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勉強入股。公司對其進行統一管理、統一定價、統一翻新,經營戶只需要操心服務質量和衛生。一年後,首批入股業戶全部收入翻番,旁觀的村民們終於坐不住了,紛紛入股。至2014年,全村113戶全部入股,農家樂也發展到了90家。由“分”而“合”,股份制的實行,讓村民們真正意識到,不論吃住在誰家,賺的錢全村人都有份。
築好巢引鳳歸
探訪期間,筆者對村中忙前忙後的一眾年輕人感到好奇,這種情形在別的村子可不常見。趙勝建解釋説,發展鄉村旅遊,改變了村中的人口格局,回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村子更有活力了。而讓這些年輕人參與經營,好處更是不少。一是體力好,從帶客人進行拓展訓練,到整理村容村貌、遇到特殊情況時前往救援等,年輕人的好體力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創造性強,鄉村旅遊是文化創意産業的一部分,年輕人在保持學習熱情的同時,還能時不時地提供些奇思妙想;三是整體意識更強,在處理村中事務時能做到更加公平。據了解,目前公司裏一共有28個年輕人,有股份的就有12個,另有16個是分佈在全省各地的營銷人員。
據介紹,2003年以前,中郝峪全村89戶只剩不到70人還留在村子,現在增加到113戶,且除了上學、當兵的,剩餘364人全部參與到鄉村旅遊中。
筆者了解到,今年全年中郝峪鄉村旅遊預計直接收入在八九百萬元,人均收入2.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