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辭掉年薪數十萬的銷售工作
從南美洲返鄉養和樂蟹
創業3年,團隊從6人發展到20多人,去年産值近300萬元
卓齊輝養出來的和樂蟹。
卓齊輝卓齊輝
6月13日,卓齊輝剛剛談完了一場螃蟹生意。
他還記得,3年前,當他辭掉年薪數十萬的銷售工作,和另外幾個高中同學一同回到老家,站到一大片魚塘前時,村民狐疑地看著他們:這群小屁孩説要回來養螃蟹,不是扯淡嗎?
如今,村民佩服地豎起拇指説:這螃蟹養得好!
就不信這螃蟹養不出來
萬寧市小海養殖區成片魚塘,卓齊輝就是在這裡長大的。
現在,他和夥伴們在這裡有兩百多畝的蟹塘,裏面遊滿了魚蟹。“每次離開魚塘出差,心裏就會覺得不安,雖然知道魚塘倒不了,螃蟹死不了,但還是會莫名地希望在它們身邊。”出生於1988年的卓齊輝笑著説,他和夥伴很享受成功養出和樂蟹的過程。
養蟹的初衷很簡單,他們只想搞清楚:和樂蟹能養出來嗎?
和樂蟹是生長在萬寧小海的一種青蟹,卓齊輝説,在他小時候,抓魚時候經常會不小心踩到它。到了捕蟹季節,一堆和樂蟹爬上來,打著手電筒一照,哪只肥就挑哪只。
2009年,就讀于北京培黎職業學院的卓齊輝在一次同學聚會中,聊起海南美食,炫耀起家鄉那金黃肥滿的和樂蟹蟹黃,講得大家“唇唇欲動”。卓齊輝想托家人寄幾隻和樂蟹給同學們嘗嘗時,結果卻得知,正宗和樂蟹不僅價格高昂,而且産量稀少。
一蟹難求?卓齊輝了解發現,野生和樂蟹銳減,養殖産量又因農民養殖技術低下而一直上不去。他和在中央民族大學讀書的辜迅翔便想搞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研究得知,在國外尤其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關於和樂蟹的養殖資料非常豐富,養殖技術也十分成熟,這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不信這螃蟹養不出來!”
他們成立了保育團隊,準備畢業後回家“大幹一場”。
家人起初反對他返鄉創業
畢業鐘聲敲響,當他們試圖返鄉養蟹時,首先遭遇家人反對。
“讓你從小讀書,是想讓你能生活在城市,而不是回到農村。”幾個家長反對的理由,基本是一致的,外面的世界這麼廣闊,走出去了,就不要回來。
卓小敬怒氣沖衝地跟兒子卓齊輝説:“作為父母,辛辛苦苦花了這麼多心血供你上大學,就是想你畢業之後找個工幹,到外面去發展。”一氣之下,卓小敬把卓齊輝安排到南美洲,讓他跟著哥哥一起從事外貿工作。在外兩年,卓齊輝卻一次次告訴父親要回來。2012年,卓齊輝辭掉了年薪數十萬元的銷售工作,從南美洲回到海南創業。
“有很濃的鄉愁,還有就是想搞清楚到底能不能養好和樂蟹。”卓齊輝説。
卓小敬記得,2012年,兒子頂著他的反對回到家鄉時,態度很硬。“他説一定要搞,要提高家鄉和樂蟹的數量,還要把和樂蟹的品牌打造好。”卓小敬見罵沒用,就選擇了不理會,心想用不了多久兒子就會吃不了苦放棄的。但他沒想到,兒子還真能吃苦。
有幾次,卓小敬到蟹塘看卓齊輝和他的夥伴。遠遠一看,幾個年輕人,被曬得黑黑的,在滿是污泥的蟹塘裏徒手抓螃蟹,“很心疼孩子,反對不了,那就支持吧。”
此時的卓齊輝和另外5名高中同學,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養蟹事業中。
希望打造海南的“大閘蟹”
戴草帽、穿球服、幾個笨手笨腳的小夥子成為小海養殖區裏的一道風景。
村裏搞養殖的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看到這群笨手笨腳的小夥子,村民們背後指點笑話:“和樂蟹,那是養的嗎?都不用養!沒見過讀完大學還跑過來當農民的!”
但很快,他們對這群小夥子的印象就改觀了。有一天,年近六旬的老養殖戶冠到卓齊輝的池塘裏看,看到密密麻麻地都是大個頭的和樂蟹,佩服之情溢於言表:“從來沒看過成活率這麼高的。”一時間,消息傳遍了村子。
“村民養蟹,一般都是按照經驗來養殖的,知識水平相對較低,也不善於總結成理論。”卓齊輝説,他們的團隊為了測算出每畝魚塘養殖多少螃蟹,曾經放幹了池塘的水來研究,導致損失了幾萬元,“但得到了精確的數據,對於後面的養殖起到很大作用。”
村民們還開始模倣他們在蟹塘邊搞一層防滲膜,用竹片固定好。“單這個措施就能提高百分之二三十的産量,但以前一直沒有人想到。”卓齊輝很高興能將經驗分享給村民。
卓齊輝一邊養蟹,一邊將部分蟹苗放到大海,進行保育工作。“我們選擇原始自然農法,重造池塘生態環境,在放養和樂蟹的同時,開始在池塘內引入其他的蝦蟲魚草,人工保育野生和樂蟹。”卓齊輝説,如今,團隊從最初的6個人發展到如今的20多個人,蟹塘面積已有200多畝,2014年的産值達到近300萬元。
“和樂蟹目前還沒有産業鏈,不像大閘蟹一樣,每個環節都很精細。”卓齊輝説,他的夢想就是和更多的養殖戶一起把和樂蟹産業鏈做大做細,做成海南的“大閘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