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四川藏區“土專家”的種植致富夢

三農 中新網 2015年06月17日 09: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新網九寨溝6月16日電 題:四川藏區“土專家”的種植致富夢

  作者:安源 劉彥榮

  “我今天創業成功離不開鄉親們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我將竭盡所能帶領更多的村民發家致富,過上幸福的生活。”唐進喜的只言片語裏,盡顯出助民增收致富的執著。

  仲夏6月,記者走進四川九寨溝縣馬家鄉馬香村放眼遠眺,遠處大山蒼翠,綠樹蔥蘢,一座座大棚有序排列;近處村道乾淨平坦,民居黃墻黛瓦,村民們個個臉上挂滿幸福的笑意。聞知記者要採訪唐金喜時,村民們個個豎起大拇指説他能吃苦,有思路、有點子,是個致富發家的"好把式"。

  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的唐進喜,早年到安家落戶在馬香村,從成天上山採挖野藥的藥農逐漸成長為受人尊敬的種植土專家,其漫長的變化過程中離不開他持之以恒的堅持和對創業的執著。

  在熱心村民的帶領下,記者走進唐進喜的科技種植園,只見連片的大棚悄然佇立在平整的土地上,一座座覆蓋著遮陽網的大棚內,或種植有正在生長的靈芝,或有覆蓋滿枯葉種植的豬苓,或有長滿雜草正在休整地塊。大棚外,一畦畦正在綻放新芽的白芨和重樓田間,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正翻看著各種新芽的長勢。

  “老唐簡直像個娃娃盡做些不靠譜的事,前幾年可把家給敗慘了,兒女都外出打工被他拖累的不敢回家了。”唐進喜的妻子王代秀告訴記者。

  説起唐進喜的特色種植,還得從上世紀80年代末説起,那時馬家鄉經濟發展條件還非常落後,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務工。當看到馬家鄉野生藥材和菌類資源多,他便萌發了人工種植的念頭,並多次前往陜西、綿陽等地求學取經,因沒有文化只能跟著別人一遍遍學習,再賣回種子在自家田地裏反復試驗,雖履遭失敗,損失了不少的錢財,但最終還是攻克了天麻、靈芝、豬苓、羊肚菌、香菇等種植技術難關,並成立了專業種植合作社把技術無償贈送給當地村民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

  “中藥材種植可是個好門路,坐在家門口就能坐地生金。去年一年時間,我家種植的豬苓、羊肚菌、靈芝、香菇的純收入就有60多萬元,已帶動全村100%的村民種植了豬苓,建立的專業種植合作社已發展會員27戶人家。”唐進喜説話間臉露喜悅,自己是一位沒有文化知識的老農民,創業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既有家人的強烈反對,也有鄰里鄉親的冷嘲熱諷,但最終靠自己的堅持贏得了家人和鄉親的認可,也為自己和鄉親開闢了一條把資源掌握在手中的新路徑。

  因其數十年日一日的堅持創業和帶動群眾增收,唐進喜的創業成功換來了鄉親的另眼相待,更換來了家人的積極參與,小兒子唐小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從大學畢業後甘願放棄成都的工作,與父親一起攜手先後建起了種植合作社,並擴大了種植規模獲得了豐厚的效益。唐小平告訴記者,“父親是個忠厚老實、做事有恒心的莊稼漢,我正是在他的引領才走上了致富發家的道路,也讓自己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唐小平説,下一步他準備抱團發展,走科技化、規模化、産業化道路。

  如今,在老唐的帶動下老百姓的豬苓、天麻、靈芝、羊肚菌、香菇、白芨等特色種植如火如荼,家家房前屋後已建起一處處“金窩窩”,該鄉已儼然建起了一座地下埋藏的“金庫”。(完)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