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特禽養殖忌盲目 定位高端能致富

三農 榆林日報 2015年06月12日 08:3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5月27日一大早,家住清澗縣高傑村的白貝貝早早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要為自家的“小傢伙們”準備水和食物。

  走進白貝貝的養殖基地,這些體態豐腴的小傢伙們正在三三兩兩嬉戲,看見有陌生人闖入它們的地盤,它們紛紛嘎嘎地亂叫起來。這些小動物就是天上飛的大雁。

  天上飛的大雁怎麼會出現在這個地方呢?記者問清了原委。

  過去,白貝貝一直在河口至清澗之間跑客運班車,收入本來不錯,可是由於風濕病的困擾,只能重起爐灶另換職業。2014年,他聽人説馴養大雁是個致富的不錯選擇,“我做了市場調查,也看過一些書,都説大雁具有很好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經濟前景也很好,馴養技術也不複雜,我就開始摸索著養殖大雁了。”白貝貝説,在妻子的支持下,2014年7月,他從外地購買了500多只雁苗,開始了自己的養殖之路。

  大雁是吃百草的動物,白貝貝在養殖過程中還得不斷學習、摸索它的習性。2014年,白貝貝家的大雁剛剛買回來,因為換水土、連日陰雨、日夜溫差大等問題,僅成活了200多只,遭遇打擊的白貝貝沒有放棄,他總結原因,把養殖工作做得更細、更完善,現在他養的大雁有十幾隻已經開始孵化小雁了。

  白貝貝的妻子黃麗娜説,由於他們沒有銷售經驗,當初沒有找到銷路就開始貿然投入,現在第一批大雁已經到了出欄時間,卻遇到了銷售難題,“我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把這批大雁賣出去,我們已經慢慢摸索到了這種動物的習性,對於成活率有了更大的把握,今年還想繼續擴大飼養規模,等到技術完全成熟了,銷路有了保障,還想帶動周邊的村民一起發展大雁養殖,讓大家一起在特色養殖上掙錢。”

  與白貝貝不同,王宿裏的劉隨正則是一開始就有了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定位高端的禽類養殖市場,目前他飼養鵝、大雁,還有少量的鴨子。

  52歲,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搞安穩工作的年紀。然而,打工的劉隨正夫婦卻離開了北京,回家鄉辦起了特禽養殖場。考察市場後,確定飼養大雁和鵝。去年5月,劉隨正從外地購進了700多只鵝苗和雁苗,開始了自己的養殖之路。“很有幹勁,因為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新的事業,這是為我自己打工。”聯絡種苗、建養殖場……一回到家,劉隨正就扎進了自己的特禽養殖場裏。

  目前,他家共有鵝和大雁100多只,每天産蛋40余個,産出的蛋常常是供不應求。“我們採取放養式管理,鵝和大雁所産的蛋品質好,絕對的純天然無污染。”劉隨正的妻子殷世梅自豪地説。

  “今年底,我想將飼養規模擴大到2000隻左右。”嘗到了回鄉創業的甜頭後,劉隨正也沒忘了周圍的鄉親們,“今年有幾戶村民已和我聯絡,説他們也想養。”劉隨正説,如果能帶動村裏的鄉親一起發展特色養殖,到時候形成一定的養殖規模,就更有能力在市場上站住腳,如此一來,訂單養殖、“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才更有推廣的基礎。

  劉隨正並不僅僅滿足於此,目前他計劃在自家門前再承包幾畝魚塘,這樣一來養殖區離水源就更近了,禽類的糞便就是天然的肥料,他想把養殖區打造成一處特色養殖的生態園。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