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兗州“深松”釋放增産潛能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06月12日 08:3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宋修偉通訊員張宗磊

  6月6日晌午,山東兗州漕河鎮左家村。麥子馬上就要收穫。區裏的農業農機專家來給兗州連喜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小麥測産。麥子收穫日,也是技術的驗收時。去年秋種,合作社理事長左保洪拿出100畝地試點當地農機部門推廣的“應用深松+免耕播種”作業模式,前面深松,後面緊跟著種肥同播。到這個時候,老左像個等待分數公佈的學生,心裏直打鼓。

  “平均一畝地收1300斤還要硬!比往年最少增産100公斤。”當測産專家的聲音響起,老左心裏像是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塊地,平均一個麥粒分蘗成十幾個麥穗,一個麥穗大約有30個麥粒。”參加測産的兗州區農機推廣站副站長王海龍隨手在左保洪的麥地裏拔出一棵小麥數了數:小麥穗數達到了12個,每個麥穗的麥粒數都不下30個,一粒種子産出了360多個麥粒。

  “今年的好收成,農機深松技術立了大功!”王海龍向記者介紹了深松作業的技術優勢:耕深都在25厘米以上,間距70厘米以下,這樣就打破了原來的犁底層,疏鬆了土壤,提高了透氣性,每畝土地能增加50立方米的蓄水量,達到蓄水保墑、抗旱耐澇的效果;根係發達粗壯、扎得深,既抗倒伏,分蘗率又高,株數增加,穗粒數增多;同時灌漿期也得以延長,千粒重隨之提高。

  技術靈不靈,看效益,算收成。左保洪給記者算了一筆明細賬:今年小麥每畝增産200斤,自己今年種的魯原502種子麥,每斤比1塊2毛錢的普通麥多1毛錢,一畝地就增收260元;深松作業少耙兩遍地,一畝地一遍最少省8塊錢的油錢,兩遍就是16元;少澆兩遍水,用電加人工,一畝地一遍水就是18元,兩遍水就省36元;作業時間往前提了3天,光人工1畝地就省4元;化肥,不用深松技術,除去種肥同播一遍肥,最少還得再上一遍,按25—30斤/畝、8毛錢/斤算,一畝地就省24元。

  “這一加一減,一畝地就增收節支340元。”計算器啪啪一按,左保洪攏出了深松技術的效益賬。“一次深松作業能管三年,一次支出,三年都能受益。”站在一旁的老農李洪久還算出了一個長遠賬。

  “每深松一畝,區裏還給40元的補貼資金。”深松技術在給左保洪增加土地收益的同時,區裏的補貼政策傾斜又讓他拿到了1300畝的深松訂單。“過了秋再上一台深松聯合整地機,600畝地全用深松技術。”左保洪信心滿滿地説。

  今年,兗州爭取上級農機深松整地補助試點資金600萬元,對15萬畝耕地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

  “通過GPS對作業機械進行跟蹤定位和實時監測,作業標準不達標就會立即報警。”兗州區農機局局長周廣明告訴記者,兗州還探索引入了深松作業科技檢測手段,區財政列支專項資金購置了150套深松檢測儀免費為深松機械安裝,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到農機駕駛倉的主機顯示器和區農機局深松作業跟蹤監測中心的數據平臺上,對作業面積、作業標準進行全程監控。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