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聯耕聯種穩保豐收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06月01日 08:5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沈建華通訊員劉彬浩杉

  5月30日上午,在江蘇射陽縣,記者見聞了“聯耕聯種”助推“三夏”的生動場景。

  在射陽縣海河鎮鶴宇育供秧中心,一畦畦秧苗長得青青翠翠,只見10多名農民工在機械化育秧播種生産線緊張忙碌,生産線自動完成填土、下種、灑水,整個生産過程不到1分鐘。

  中心負責人戴玉洋介紹:“去年鎮裏聯耕聯種發展勢頭較快,機插秧的市場一下子就‘活’了起來,我們在鎮農技中心的幫助下,流轉土地370畝建成育供秧基地,全部採用新式‘毯狀缽型’塑料軟盤育秧,供秧能力達3萬畝。”

  “集中育供秧真好,我家有6畝承包田,以前春節一過就要整理秧池,每畝需要秧盤、種子、肥料等合計140元,如果機插還要每畝90元,現在鶴宇育供秧基地全部代理種植,一共只收200元,就能享受到從育苗到栽插‘一條龍’服務。我現在種水稻就是看看苗、放放水,種田很輕鬆,豐收有保障。”海河鎮革新村三組的王家民説。

  同往“三夏”現場的縣農委主任戴亞生説,聯耕聯種實現了土地、農機、人力、科技等生産要素的優化配置,在有效激活民間資本的同時,為職業農民的産生提供了極大的空間。今年全縣集中育秧點呈井噴式發展,拓展到128個,可供16萬畝農田栽植。集中育供秧的出現,讓農民從最頭痛到不操心,從買種子到買秧苗,加速了水稻生産産業化。

  談話間,記者來到該縣的聯耕聯種整體推進村——四明鎮新南村。

  “今年麥子穗期病蟲害呈偏重發生態勢,特別是赤霉病和白粉病大發生,對此縣作栽站、植保站派出2名專業技術人員,到我村駐點服務,協助組織42名留守且有勞動能力的農民,成立兩個統防統治服務隊,在駐點技術人員的全程指導下,赤霉病防治打準了時間、用對了藥種、用足了藥量,穩穩的又是一個豐收年。”新南村黨總支書記劉景華説。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