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吉林:春玉米早播淺種省工減肥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05月28日 09:1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閻紅玉

  5月的吉林,原野吐綠。播完旱田的吉林農安縣開安鎮萬來村農民張福軍告訴記者:“我家1.3公頃的玉米地,採用種肥同播技術,今年已是第二個年頭了。”以前傳統種植靠撒化肥,等玉米長到大喇叭口期時撒施肥料,後期再追肥。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張福軍調整好農機裝置上種肥距離,把種子和緩控釋肥同時播到地裏,既省工省時省力,還達到了早播淺種效果。他説:“去年我簡單測算了一下,我家玉米地增産近700多斤,村裏的人都説,這種技術為糧食增産又上了一道保險。”

  解決大喇叭口期雨熱同季追肥難題

  吉林省土肥站研究員劉振剛介紹:“高效緩控釋肥和種子同播技術集成示範可減少高耗低效肥料使用,減少過量施肥,減輕農業面源污染,減少施肥用工,推進輕簡施肥,解決覆膜栽培作物在生長期無法追肥,玉米大喇叭口期雨熱同季追肥困難的問題。”

  據了解,2007年吉林在農安、德惠、九台、永吉、梨樹、伊通、東豐、前郭、長嶺、洮南等縣(市、區)開展了緩控釋肥肥效試驗工作。通過試驗,了解不同生産企業、不同産品的緩控釋效果,掌握緩控釋肥施用方法、施用量等施用技術。2010~2013年,根據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安排,在吉林東豐、農安、洮北、永吉、榆樹等縣(市、區)開展了緩控釋肥試驗示範,進一步驗證了緩控釋肥在吉林的應用效果,尤其在春玉米生産上,具有省工省時、增産增收作用。在此基礎上,吉林省土肥站積極探索玉米種肥同播技術,通過緩控釋技術對基肥中氮肥釋放速度的控制,採用機械化施肥、播種、鎮壓一次性作業,實現種肥同播,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苗齊、苗壯,為秋季豐收奠定了基礎。在保證産量不下降的前提下,減少作業次數和作業量的技術是最受農民歡迎的項目,能有效將勞動力從農業生産中解放出來,對農民增收發揮著巨大作用。2015年吉林玉米種肥同播一次性施用高效緩控釋肥技術模式試點在農安、東豐2個縣落實,每個縣1萬畝,合計面積2萬畝。

  一次性技術集成畝減氮肥10%以上

  劉振剛研究員告訴記者,在玉米播種期,利用玉米播種機一次性將玉米種子和高效緩釋肥施到地裏,實現種肥同播、化肥深施、高效緩釋肥一次性施用,與之配合的是精整地、測土配方施肥、選育優質品種、精量播種、合理密植、病蟲害科學防治、化控技術等措施。在保障作物穩産增産的前提下,科學控制氮磷養分投入,提高勞動生産率和肥料利用率,項目區畝均氮素利用率提高10%以上,節約氮肥投入在10%以上,省工在0.5個以上。

  為加快這種技術的推廣普及,吉林按照國家政策,對項目區農戶實施差價補貼,補貼資金主要用於高效緩控釋肥料應用與推廣。農民購買相應高效緩控釋肥料時只須支付扣除補貼差價後的肥料款,每畝補貼25元。為了保證項目實施公平、公開、公正,以村為單位,由村民委員會對農戶購肥品種、數量和價格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無異議後,由縣級農業或財政部門及時撥付補貼款。

  據測算,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吉林項目區玉米每畝增産在2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2.24元計算,同時畝減少勞動力投入10元,每畝增收節支54.8元,項目區增收109.6萬元。種肥同播技術還能有效地將勞動力從農業生産中解放出來,有利於土地合理流轉和集約化經營,促進城鎮化發展。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