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年我育了11個棚96000多盤的辣椒和番茄苗,今天全部出售完了,初算了一下,大概凈掙了有30萬元人民幣吧。”5月15日,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五團六連大棚育苗戶趙桂珍在出售完最後的630盤辣椒苗後,高興地回答者筆者的詢問。
1996年趙桂珍和丈夫一起帶著二個孩子從河南老家來到地處焉耆盆地的二師二十五團六連落了戶,成為一名兵團職工。起初,她和丈夫一起承包種植35畝土地,由於缺乏種植經驗,幾年下來家庭一直過著緊緊巴巴的日子。
2008年6月,為了提高職工收入,團場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職工發展設施農業,但職工積極性卻不高。在連隊領導的説服下,趙桂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向團工會申請貸款3萬元人民幣,自籌2萬元人民幣修建了自己的第一座大棚。“我心裏沒有底呀,修建大棚投入大,怕掙不上錢,成本難以收回來。”想起當年的情景,趙桂珍記憶猶新。
2009年2月,趙桂珍通過與連隊種植番茄的職工協商,幫著育了一棚番茄苗,4月底出完棚,她一算賬,凈收入有2.7萬元人民幣,這下趙桂珍看到了增收的希望。2010年趙桂珍和丈夫商量後,在團工會幫扶下,又投資20萬元人民幣修建了4座大棚,當時連隊有不少職工就説:“趙桂珍是‘瘋了’,一下投入那麼多錢修大棚,什麼時候能掙回成本啊,如果虧了,看她怎麼過日子。”
面對職工的議論,趙桂珍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增收路。開始的大棚育苗工作並不是那麼順利,2011年她通過與臨近的地方農民聯絡培育了4個棚的色素辣椒和醬用番茄苗,由於在管理中沒有把握好,部分秧苗感染了病菌無法移栽,為履行育苗合同,她堅持自己掏錢購買了1.7萬元人民幣的苗補償給種植戶。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她得做法,趙桂珍卻説:“幫人育苗最重用的就是誠信,如果沒了誠信,以後還有誰敢和我合作呢?”很平淡的一句話,很執拗的堅持,給她和臨近的地方農民結下了長久合作的堅實基礎。
為掌握更多的大棚育苗知識,2011年冬季團場開辦“大棚育苗管理和蔬菜種植技術”培訓時,趙桂珍沒有拉下一堂課,筆記記了一大本,在課堂上她也是最活躍的學生,每堂課都向老師提問。
2012年春季育苗時,趙桂珍按照所學的知識,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抓好管理,這年她培育的5座大棚4.6萬盤的辣椒和番茄苗沒有出現一點問題,成了臨近辣椒和番茄種植戶的“搶手貨”,她得到了17.3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2013年隨著焉耆地區色素辣椒和醬用番茄種植面積的擴大,精明的趙桂珍看到了機會,她除了把自己的5座大棚全部培育上苗外,還租賃了其他職工的3座大棚,育了6.6萬盤秧苗。4月份中旬到了苗出棚時節,周邊的很多地方農戶、甚至都有50公里外的農戶都紛紛來到她的大棚購買苗子。“這下趙桂珍是發了。”看到趙桂珍大棚跟前拉苗的車輛絡繹不絕時,連隊的職工都這樣説著。
只有初中文化的趙桂珍,憑著自己敏銳的市場意識和善於思考的頭腦,在經過8年的勤奮努力和誠信經營,趙桂珍的育苗大棚由最初的1個發展到現今的11個,與她簽訂育苗的種植戶也從最初的幾個連隊的職工擴展到100公里外的和靜縣和和碩縣等地的農戶,她的年收入也由原來的不足3萬元人民幣提高到了30多萬元人民幣,她以自己的勤勞奮鬥軌跡成了團場知名的創業致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