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股份”養蝦記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05月18日 08: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清晨五點多,古城村7組10戶“股份養蝦”的農民,準備將剛剛收穫的小龍蝦送去交易。

  本報記者何紅衛張建堂樂明凱文/圖

  5月14日早晨6點半,湖北省潛江市積玉口鎮古城村6組路口,村民張義權從蝦商手上接過2400元蝦款,把已經過秤的8袋小龍蝦裝上蝦商的卡車,就開始給其他4個“養蝦合夥人”分錢,每人480元。這天淩晨3點開始,他們從“合夥”的稻田捕撈小龍蝦480斤,每斤5元。

  “全村家家戶戶都在養蝦,稻田裏自不必説,溝溝坎坎也不放過。”張義權是古城村村委會副主任,談起稻田養蝦,他攤開滿是小龍蝦夾痕的大手,滿臉放光:“效益可觀!捕蝦季節天天有幾百元進賬。”

  2001年,積玉口鎮農民率先探索出蝦稻綜合種養的“蝦稻連作”潛江模式,現已在長江流域普遍推廣,不僅開啟了小龍蝦養殖的新時代,也成就了潛江“中國小龍蝦之鄉”的美譽。2010年,潛江又在“稻蝦連作”模式上,創新發展出“蝦稻共作”生態種養高效模式:即種上一季中稻,養上兩季小龍蝦,蝦肥稻香,每畝可增收兩三千元。

  “效益高農民自然都願意幹。”積玉口鎮農辦主任許文祥説,問題是,農民的責任田面積到戶並且分散,小龍蝦喜歡到處爬,分散的個體養蝦,在生産和捕撈過程中造成各種糾紛甚至引發各種社會矛盾。

  “智慧在民間,2004年,古城村7組10戶農民探索的‘分戶種田,股份養蝦’使問題迎刃而解。”積玉口鎮水産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姚述坤介紹,古城村7組三角尖垸有120畝田特別適合養蝦種稻,但分散在10戶農民,多的有20畝,少的才五六畝,田塊大小不一,田埂交錯,地上的稻子可以分開種,水裏爬的小龍蝦卻不好分開養。為了和周邊農民一樣能夠賺上“蝦錢”,這10戶農民“商量”出一種全新的養蝦模式——每年5月底到9月中稻種植期間,由10戶農民按照統一規範要求自負其責,各種各的田、各收各的糧;從9月下旬至次年5月下旬,120畝集中起來,由10戶農民以股份形式養殖小龍蝦,“生産開支共同攤、經營風險共同擔、賣蝦收入當天分”,具體生産經營管理由兩個“輪值”農戶擔任“垸長”説了算,兩名“垸長”每年從小龍蝦收入中各提取500元辛苦費。

  來自最基層的首創往往代表著農民的願望和要求。“分戶種田,股份養蝦”一經面世,不僅古城村12個村民小組紛紛效倣,周邊村鎮也廣為借鑒。寶灣村二組鄭主儉等5戶有低湖田60畝,實行“分戶種田,股份養蝦”後,2014年戶均種稻純收入10680元、養蝦增收2.7萬元。“2014年三角尖垸120畝小龍蝦純收入13.8萬元,每戶分到1.38萬元。水稻生産也因養殖小龍蝦不能亂施農藥化肥,種出的水稻比普通稻每斤高出四五分錢,産量每畝1300多斤。”古城村“分戶種田,股份養蝦”模式&&人柳寶財説。

  “今年蝦價低,總收入可能低於去年,但每戶也可分得上萬元。”古城村7組股份養蝦戶戴世銀告訴記者,從4月8日到5月底近兩個月時間,他們每戶每天都要出工參加夜間輪流值班、巡邏和淩晨捕蝦。“我每天捕蝦後,還要和家人到不適合養蝦的幾畝高坡田收割油菜、耕田耙地、拋秧插秧,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有時累得動都不想動,但一想到每天有幾百元的票子在等著,再苦再累都划得來。”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