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記者呂兵兵通訊員王靜
5月9日,乘車穿行在位於山東省新泰市天寶鎮的徂徠山上,但見一幅“滿山儘是紅櫻果,遊人如織賽廟會”的熱鬧景象。“今天是新泰每年一度的櫻桃節開幕,我們是專程來考察新泰櫻桃的。經營櫻桃的同行都説天寶鎮的櫻桃口感鮮美、甜酸適口、個大核小、果漿豐醇,這一看果然名副其實,響噹噹的!”在種植大戶鄭成山的“釣魚臺古樹採摘園”裏,來自遼寧的客商蓋江文一邊品嘗櫻桃一邊告訴記者。
蓋江文5月6日來到新泰,經過4天的考察,他與天寶鎮的3家合作社簽訂了代理協議,回遼寧代理新泰櫻桃。
“這就是標準化生産、品牌化運營帶來的效應。”新泰市副市長趙文坡説,“新泰是中華櫻桃的原産地,素有‘江北鮮果第一枝’美譽。2006年以來,為提升櫻桃品質,做強櫻桃産業,新泰全力推進了櫻桃標準化生産,至今已走進了第10個年頭頭。現在,新泰全市已發展起千畝以上大櫻桃基地6大片,總面積達到5萬多畝,每年能為果農帶來10多億元的收入。”
在鄭成山的古樹採摘園,只見6棵古樹盤踞,與其它大櫻桃樹、小櫻桃樹縱橫相錯。樹下,幾個工人正在耐心地對剛摘的大櫻桃進行人工分撿、裝箱、貼商標……“前幾天剛上來的時候一斤能賣50多,現在這一級果一斤也能賣到30元。”鄭成山説。
鄭成山坦言,是標準化生産成就了新泰櫻桃,為果農帶來了大量收入。原來,新泰櫻桃主要産自背風向陽、環境優美、土壤肥沃的徂徠山前,以“果大核小、味道香甜”聞名。然而在2005年前後,由於種植方式落後,銷售渠道混亂,價格一路走低,挫傷了果農積極性,曾出現過刨樹毀園現象。
2006年起,為了保住新泰櫻桃這一傳統品牌,新泰實施了以提質增效為核心的“標準化生産全覆蓋工程”,出臺了《天寶櫻桃栽培技術規程》、《天寶櫻桃果園標準化管理規程》等,健全了櫻桃生産的標準體系,並建立了大櫻桃標準化示範區。
標準有了,如何讓果農接受呢?“農技人員包村,合作社或專業大戶帶動,生産檔案入戶”,成為了新泰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
天寶鎮年家峪村黨支部書記、年家峪櫻桃生産合作社理事長戚在春介紹,鎮上的農技專家,把櫻桃種植、修剪、施肥、採摘等環節的標準化生産技術,編成了簡單易學的口訣。村裏成立了合作社,率先發動種植大戶和科技示範戶加入,並對社員的櫻桃實行統一模式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物資提供、統一標準采收、統一産品收購、統一對外銷售。同時,合作社還發動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輕人專門負責聯絡各地收購商。
“一年後,合作社的櫻桃價格高了幾塊錢,原本不願意加入的村民紛紛加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夥都有了創品牌的思想意識,從最初的讓我做變成了我要做,周邊鄉鎮以及周邊村也迅速輻射帶動起來。”戚在春説。
就這樣,不到三年的時間,新泰櫻桃做到了“一戶一提綱、一通報、一規程、一標準”,實現了標準化生産全覆蓋,為品質提供了保障,為品牌營銷奠定了基礎。
標準化種植是基礎,品牌化運營才是關鍵。現在,新泰果農再也不用把櫻桃從山裏運到山外了,而是坐在果園裏就能把櫻桃賣到外地。種了20多年櫻桃的張衛東高興地説:“最開始是拉到集上賣,後來是誰來收購賣給誰,現在是今年就把明年的協議訂好了。”
趙文坡副市長坦言:種出來是基礎,喊出去是關鍵。對此,新泰自2011年起,每年在5到6月份舉辦櫻桃節,邀請全國各地的專家、客商和媒體前來參會,為新泰櫻桃搭建展示舞臺,放大新泰櫻桃的品牌效應。
同時,新泰充分依託櫻桃這一品牌,全力做大做強強櫻桃産業,讓農民民實現“多元發財”,“一是發展反季節櫻桃,拉長櫻桃銷售期;二是與鄉村旅遊結合,變自摘銷售為採摘體驗;三是發展深加工,拉長櫻桃産業鏈。”趙文坡説。
三年來,新泰建成櫻桃冬暖式大棚500多個,使櫻桃提前3個月上市;依託徂徠山、梁父山豐富的自然資源,註冊成立了天寶鎮徂徠山鄉村旅遊合作社,發展櫻桃採摘遊和生態農業觀光遊,帶動了農家樂、採摘園、度假村等旅遊産業;成立了櫻桃産業協會,吸收近30個櫻桃合作社作為協會會員,為社員提供科技創新,鼓勵村民養殖蜜蜂,釀造櫻花蜜,將櫻桃加工成飲品、果酒、罐頭等。
去年以來,新泰櫻桃網上銷售成為了又一個新領域。“去年,我們把鄭成山的櫻桃園作為示範點,一共銷售了3噸,價格也不錯。”杞農雲商網銷産品部負責人李瑤説,“今年,我們打算進一步提升包裝檔次,爭取完成1000萬斤的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