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家庭農場走在春天裏

三農 經濟日報 2015年04月29日 08:3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旭光家庭農場是黑龍江克山縣規模最大的家庭農場,由古北鄉永勝村黨支部書記郭喜創辦,經營土地面積達1.3萬畝。

  永勝村共有850戶人家,2781口人,土地不到2萬畝,人均7畝多。郭喜説:“我們這裡人少地多,適合搞機械化,一家不種上1000多畝地,不能叫規模經營。”他指著院子裏成排的大型農機説,“現在我搞家庭農場,自己籌措資金,加上農機購置補貼,買的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噴藥機、收割機全是大馬力的,加起來值800多萬元。農場只有不到10個人,就靠這些大傢伙。”

  談到農場的經濟效益,郭喜給我們算了筆賬:2014年,扣除土地流轉費和種子、化肥、農藥、農機折舊以及工人工資後,大豆行情不好沒有賺到錢,馬鈴薯價格偏低賠了40多萬元,玉米行情較好掙了140萬元,總體凈利潤100多萬元。他説:“這幾年種地的成本持續上漲,要通過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來提升經濟效益。在種地的過程中,必須精打細算,買農資因為量大就儘量壓價,聘請水平高的科技員把好質量關。1畝地省下來1塊錢,整個農場就能省下1萬多塊錢。”

  永勝村村民郭永三説:“我覺著郭喜種地太多了也不行,要提高産量多掙錢,化肥農藥就得多用,對土地肯定不好。”村民郭友説:“其實我也擔心,一年500多萬元的土地流轉費,加上幾百萬元的種子化肥農藥,年成好,他1畝地能掙200多塊錢。現在種地成本也不低,要是碰上大災年,他就爬不起來了。”郭喜也表示,自己對種地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心知肚明,每年都要從信用社貸款100多萬元,土地規模超過萬畝確實有些吃不消。

  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形勢下,旭光家庭農場契合農民意願,依託土地流轉,依靠農業機械和精細管理,實現了規模化經營,但絕不是規模越大越好,地方政府和農業部門必須從實際出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其保持適度規模經營,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農業部“百鄉萬戶調查”活動黑龍江調查組供稿)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