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水稻全程機械化農民栽插不彎腰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04月27日 09:0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王瑜

  4月中旬,正是湖南雙季稻區早稻栽插季節,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汨江村的連片耕地已經灌滿了水,田裏卻看不見幾個人,只有幾臺農機具來回奔波,整地的整地,築梗的築梗,栽插的栽插……“我們屈原區,80%的早稻用的是機插秧。”汨江村村民李寒説話時一臉輕鬆。

  栽插,曾和整地、收割一起被稻農稱為“三彎腰”,是水稻種植中用工量最大、勞動強度最高的環節之一,也是水稻生産中機械化最薄弱的環節之一。據農業部統計,目前我國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是73.8%,但在種植環節,機械化率只有38.5%,特別是在南方雙季稻區和西南稻區,機械化種植水平基本上未超過20%。

  在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的背景下,機械化種植水平低對南方水稻第一大省湖南的雙季稻生産形成嚴重制約。為破解“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兩大問題,推進雙季稻生産穩定發展,湖南省從機械插秧和機械烘乾兩大瓶頸進行突破,以此帶動雙季稻生産全程機械化。

  據了解,雙季稻機械插秧推廣較慢,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民覺得機插秧比拋秧、手洗秧難育,技術難掌握。為解決這個問題,湖南省以早稻集中育秧為抓手,培育發展育秧專業戶、專業合作社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並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由供種到供秧再到育插秧一體化轉變。

  “機插秧對水稻秧苗的要求更高,弄不好會出現難起秧和易散秧,農民覺得很難掌握。”湖南省農委主任劉宗林告訴記者,“現在專業化合作社幫助農民把秧插到田裏去,一畝地60元,省財政補貼40元,農民自己只要出20元錢,農民很高興。”

  今年,湖南省財政拿出1.3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集中育秧和機插秧,帶動全省早稻集中育秧面積達到1100萬畝以上,機插秧面積有望突破1500萬畝。

  從2011年的不足5%,到2014年的21%,再到今年有望突破25%,湖南水稻機插秧水平的提高,不僅加速了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進程,讓農民從種到收不再受彎腰之苦,而且大大提高了雙季稻生産的效率和效益。據了解,傳統的人工插秧一天只能插1畝,換成機插秧,1小時就能完成6~8畝稻田栽插,而且能夠保證秧苗的行距、株距和均勻度。

  屈原管理區惠眾農機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湖南遭遇春夏連旱,由於採用機育、機插、機管、機防、機收全程機械化作業,合作社5000多畝水田如期完成了早晚稻栽插工作,早稻平均畝産921斤,比周邊農戶畝增産62斤,晚稻平均畝産914斤,比周邊農戶畝增産104斤。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