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于海龍是莫旗登特科辦事處安民村的一個普通農民。1985年,當人們還在悶頭種那一畝三分地時,老于就開始養羊了。
剛起步時,老于買了120隻羊,從那年起,他每年都養幾百隻羊。由於當地羊産毛量少、出肉率低,收入不理想。1999年,于海龍在莫旗畜牧局及登特科辦事處的幫助下引進了新品種——澳美細毛羊。2000年,于海龍把自己家的羊進行了改良,這一改良,讓老于的收入實現了倍增。羊産毛量每只增加3—5公斤,母羊産毛9.5公斤,平均每只産毛量達7.8公斤。2006年,于海龍家僅賣羊毛一項收入就達9萬元。老于説:“那時候我父親還在世,那年他86歲,他老人家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他高興地把錢抱在懷裏,抱了一天呢!”
要説老于養羊,可有的是自己的套路。他在保證羊的品種純正方面下足了功夫,2004年,他開始發展細毛羊擴繁基地和細毛羊項目區,就連周邊阿榮旗的養殖戶也來他家買了幾百隻基礎母羊。
富裕起來的于海龍,想帶領更多村民致富,2007年他成立了養羊協會,發動全村30多戶農民一起發“羊財”。從那時起,來購羊的養殖戶無論是否有現錢,都能把羊拉走,僅今年他家賒出去的種羊就有40多只。莫旗寶山鎮萬發村養殖戶徐文傑説:“今年,我家從於師傅那裏賒了兩隻種羊,要把家裏的羊進行改良,他可幫了我的大忙!”
老于養羊,自己也放羊,他説這樣能夠更好地掌握每只羊的健康狀況。現在他只要看到羊的神態,或者是聽述症狀,就能大概判斷出羊得了什麼病,應該用什麼藥治療。現在老于已經成了行業內的佼佼者,很多人都以為他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是老于説:“我小學都沒讀完,這些養羊經驗都是多年摸索積累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