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福建寧化:“眼鏡哥”闖出生態養雞路

三農 三明日報 2015年04月21日 15:1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李科偉在查看土雞生長情況

  “咕咕咕……”4月7日,寧化淮土鄉羅坑村平緩的果山上,隨著主人一聲召喚,成千上百隻健壯的小母雞從樹林裏、草叢間上跑過來,圍在主人腳下,吃起穀子來。李科偉就在這片80畝的果山上養雞,成了“山大王”。

  十字繡老闆變身養雞專業戶

  李科偉,31歲,戴一副眼鏡,斯斯文文的,乍看真不像養雞場老闆。一問才知,他果真是一名大學畢業生,只是視力自幼殘疾。“三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我的左眼視力徹底喪失了,雖然後來植進假眼球,但還是給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李科偉坦言,身為殘疾人,一路走來,充滿痛苦與艱辛。

  2008年,李科偉從南昌理工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輾轉福州、廈門、東莞等城市,最後在浙江義烏與人合夥辦起了十字繡加工廠。2012年,就在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時,他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返鄉養雞創業。

  “我在淘寶網店舖中發現,土雞很好銷,我做過市場調查,發現當地肉雞大多從外地調入,肉質遠沒土雞好,土雞市場潛力大。”這就是李科偉返鄉創業的初衷。

  2012年底,李科偉投入10萬元,在家鄉羅坑村承包了50畝果山,蓋雞舍、拉圍網,試著從廣州購進1000隻三黃雞苗,第二年春就往果山放養。

  年養雞3萬隻産值超百萬

  養雞場離李科偉家不遠,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山坡,油茶樹、柿子樹和桃樹不少,樹下小母雞成群結隊在搶食,不遠處一座40平方米的房子,是專供雞棲息和躲風避雨的地方。

  喂雞、修補雞舍、檢查疫情……説起創業的艱辛,李科偉感慨頗深:“首先是家裏不支持,覺得大學畢業生回鄉養雞讓人瞧不起;其次是技術問題,所學專業幾乎派不上用場,一切得從頭開始,只好通過讀書、上網查資料、加入養雞QQ群等方式學習養雞技能。”

  剛開始,李科偉幾乎吃住在雞舍裏。他嚴把雞舍溫濕關,自學閹割、打預防針、點眼、點鼻子、點嘴等技術活。由於管理到位,第一批買來的1000隻雞苗成活率達80%以上,嘗到甜頭後,他很快調進2000隻雞苗擴大經營規模。由於是散養的雞,價格相對高些,半年後第一批雞養下來,他首戰告捷,賺得了返鄉後的第一桶金。

  這回,父母態度變了,從反對到全力支持,李科偉信心更足了。這幾年,他每年都要從廣州購進3萬多只三黃雞苗,雞苗育雛後成活率達95﹪以上。

  “我從不給果園施農藥、化肥,也不除雜草,這樣雞活動空間很大,吃蟲子和雜草,身上肥肉少,肉質爽口,雞糞給果樹提供肥料。”為了防老鷹、黃鼠狼和毒蛇等禍害雞群,李科偉在成片的雞舍外都挂上防護網。除了讓雞自由覓食外,他還專門用小碎米、玉米粒、米糠等混合而成的五穀雜糧喂雞。

  天有不測風雲。2013年1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讓李科偉欲哭無淚,短短半個多月,1000多只即將上市的成年雞全死光了,整整讓他填埋了五大坑,損失5萬多元。要不是父母的寬慰和支持,他恐怕早改行不幹了。

  兩年多來,李科偉經歷資金困難、病毒感染等一系列問題,但都被他一一化解。如今,他承包的果山面積擴大到80多畝,雞存欄量上萬隻,年養雞從當年的3000隻發展到現在的3萬隻,年産值超百萬。

  自産自銷土雞供不應求

  “小母雞每公斤一般賣30元,閹雞和公雞每公斤40元,平時送貨上門,大單通常需要電話預定。”春節過後,本不是銷售旺季,但李科偉養的土雞依然搶手,附近村民紛紛上門選購,他也隔三差五地騎著三輪車走村串戶上門推銷。

  李科偉養的土雞長年自産自銷,口碑好,不愁銷路,逢年過節還供不應求。他從不通過中間商代銷,堅持薄利多銷,價格也相對便宜些。除了自己上門推銷,62歲的父親李上槐天天騎著摩托車去賣,一天也能賣掉200多只雞,這些雞大多銷售給孕産婦和兒童,一斤多重的小母雞特別受到坐月子的産婦的青睞。很多村民也常將小母雞買回家養,養著下蛋。

  “我想在縣城設立專賣店,還想成立養雞專業合作社,通過舉辦培訓班、上門開展技術服務等形式,打造一個值得信賴的土雞品牌,帶動周邊農戶一起養雞致富。”李科偉還期盼能找到人生的另一半,共謀“山大王”養雞事業。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