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記者何紅衛趙經平
十幾年前,湖北省潛江市積玉口鎮寶灣村農民劉主權在自家稻田裏試養小龍蝦時,他怎麼也想不到,日後這只“蝦”會“風靡”全省,引出一種養殖模式,在湖北乃至全國推廣。
小龍蝦現已成為潛江的“城市名片”,紅遍大江南北。走進江漢平原腹地的潛江,一片片稻田裏稻香蝦肥,一家家企業蓬勃發展,繁育基地、龍蝦街、龍蝦城……産業鏈條向各個領域不斷延伸。去年,潛江小龍蝦年産量超過4萬噸,綜合産值突破百億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這一産業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書記李鴻忠批示要求,支持潛江打造全國最大的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提升産業競爭力,並撥出1億元資金予以支持;省長王國生、省委副書記張昌爾、副省長梁惠玲等多次到潛江指導。
在潛江看來,百億元還只是個起步。“潛江域內江河溝渠縱橫交錯,池塘湖泊星羅棋佈,低窪冷浸田眾多,有著發展小龍蝦生産最為優越的資源稟賦。”市委書記張桂華告訴記者,“面對廣闊的內需和外需市場,通過擴大養殖、出口、精深加工能力,帶動餐飲、包裝、飼料、倉儲、物流等,小龍蝦相關産業綜合産值可過千億元。”
小小一隻蝦,致富千萬家。這一産業因一個農民突發奇想而崛起,看似偶然,但潛江人審時度勢,抓住苗頭和機遇,科學規劃設計,出臺政策引導,持續發力,一步步走到今天,當中卻有其必然。
春天正是小龍蝦收穫的季節,記者走進潛江,在與蝦農和各級幹部的交流中,體會豐收的喜悅,感知這一産業的“前世今生”,一同展望明天。
看農民為啥有積極性
——稻香蝦又肥,增收“錢”景好
稻田養蝦,這是潛江農民的一大創造。
2000年,寶灣村黨支部書記劉主權為了防止農田拋荒,&&承包了村民棄耕的60畝低湖田。因為地勢低窪,這片田常常被淹,怎麼種好,成了個大問題。
劉主權想到了小龍蝦。2000年10月,他買了150公斤小龍蝦仔放進稻田。次年春,他捕撈了1500公斤小龍蝦,賣了5000元錢。隨後,他琢磨出了“蝦稻連作”的種養模式———低窪田裏的中稻收割後,投入小龍蝦,利用稻田的天然餌料生長,次年春耕前捕撈小龍蝦,接著再種植水稻。
2001年秋,劉主權買了400公斤野蝦投入稻田裏,次年春季,他一次捕撈1萬公斤小龍蝦,賣了4萬多元。緊接著他又種水稻,賣了2萬多元。
“蝦稻連作”模式一下子火了起來,當地農民紛紛效倣,當年被視為包袱的低湖田成了搶手貨。
在此後的十幾年裏,隨著農民和科技人員的不斷摸索,稻田養蝦的技術模式在創新中日漸成熟完善。稻香蝦肥、增産增收的“錢”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其中。
“從氣候、土壤、水源等因素來看,周邊一些地區養殖小龍蝦的條件也很好,也在嘗試,但為什麼潛江小龍蝦能夠脫穎而出?”潛江市市長黃劍雄認為,“關鍵在於我們認準了這個産業,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堅持把它做大做強,既沒有小富即安,也沒有另起爐灶,保證了政策的延續性。”
“潛江的小龍蝦産業之所以能迅猛發展起來,首先是因為這個模式本身是有生命力的,是受農民歡迎的,我們也正是看準了這個産業在穩糧增收、致富農民上的潛力,才積極加以推動。”潛江市委副書記龔定榮説。
為了給農民養蝦提供載體,潛江市通過推動土地流轉等方式,集中連片建設了一批基地,承包給農民進行生産。在後湖張家窯蝦稻共作基地,雷場村村民左緒林承包80畝稻田和水面養殖小龍蝦已經是第4個年頭了。他告訴記者,稻田養蝦,每畝光小龍蝦就可以收350斤,每斤10多元,再加上水稻收入,一年二三十萬元的收入不成問題。
隨著農民養蝦積極性的提高,大量的冬閒田、低窪田被利用起來進行稻田養蝦,養蝦和種糧相得益彰,為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農民自發參與進來,不需要去動員他們種糧。”在高場辦事處的龍蝦繁育基地,辦事處主任鄭瓊介紹説,自從發展小龍蝦産業後,高場的水稻面積增加了4萬多畝,畝産在600公斤左右。
稻田養蝦,不僅讓農民增加了一筆養蝦的收入,而且因為小龍蝦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再加上小龍蝦生長對稻田水質的要求較高,蝦農採用原生態的方式防病治蟲,出産的稻米品質明顯優於普通稻米。據介紹,“蝦鄉稻”比普通稻收購價每斤高0.2元左右,蝦鄉生態稻米的市場售價每斤更是高達20元以上。
“儘管稻田裏開挖養殖溝會佔用部分面積,但因為農民積極性的增加,水稻總面積卻並未減少。”潛江市農辦副主任熊先忠表示。據統計,近年來潛江稻田總面積年年創新高,2011年45.83萬畝,2012年52.45萬畝,2013年55.77萬畝,2014年則達到了58.41萬畝。2014年,潛江糧食總産53.27萬噸,實現“十一連增”,首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單位”稱號。
看養殖水平如何不斷提升——
從“蝦稻連作”到“蝦稻共作”,從自然繁殖到人工育苗
稻田養蝦,看似沒有太多高深的技術含量,但是要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其中卻大有文章可做。這麼多年一路走來,潛江的水産科研人員在其中花足了心思。
潛江市水産局總工程師陶忠虎告訴記者,“蝦稻連作”模式雖好,但也存在一定的技術弊端。每到插秧時節,因稻田排水整田,尚在幼苗期的小龍蝦就不得不賤賣了。
如何更加有效地充分利用現有稻田資源,延長小龍蝦生長期,既保證小龍蝦長得大、效益高,又不影響水稻的生長?圍繞“養蝦”和“種稻”矛盾,水産專家們嘗試通過改造稻田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
從2010年開始,潛江市水産局選取部分稻田開始進行試驗,將稻溝由原先的1米寬、0.8米深的小溝,改挖成4米寬、1.5米深的大溝。
這樣一來,在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時,尚沒有賣出的幼蝦就可以引到溝中,有了寬敞、充足的生長水域。整田、插秧完成後,再把溝裏的幼蝦引回到稻田裏。等到八九月份,這些幼蝦長大,蝦農們就又可收穫一季了。
相比于原本的“蝦稻連作”,潛江人把這種一稻兩蝦的模式稱為“蝦稻共作”,採用這一模式,不僅每畝可以多産100多斤小龍蝦,而且補上了秋季市場的空檔期,價格高、效益好。
如今,在發展“蝦稻共作”的同時,潛江還在探索蝦龜稻、蝦蟹稻、蝦魚稻等多樣化養殖模式。在摸索中,一系列標準化的技術規程逐漸成型,不僅提高了産量,也保證了産品質量,使得潛江小龍蝦的品牌越擦越亮,始終保持著強有力的行業競爭力。
“小龍蝦健康養殖要實現高産高效,技術要求越來越高。”湖北省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姜友余告訴記者,合作社有專業技術人員為養殖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還對水質、用藥、飼料等進行監測,確保小龍蝦品質。
“潛江小龍蝦抽檢的合格率每年都是100%,這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市水産局産業科科長周浠表示。
除了在養殖模式和技術上的鑽研創新,潛江在小龍蝦品種繁育這一核心問題上,也有著“大手筆”。
在高場辦事處,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首期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收官建設工作。中心建成後,可實現年繁育優質蝦苗30億尾,輻射帶動全省300萬畝養蝦面積改造升級。項目投資3億多元,其中省專項資金1億元,潛江市配套投入1.1億元,作為企業投資主體,湖北萊克集團自籌資金1億多元。
為什麼要投資這個項目?萊克集團董事長、省小龍蝦協會會長鄭玉林表示,近年來,隨著小龍蝦養殖面積的增加,僅僅依靠自然繁殖蝦苗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種源退化現象嚴重,只有培育優質龍蝦種苗,才能為産業發展裝上“發動機”。
“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小龍蝦品種在這裡‘自由戀愛’,繁育質量更好的‘混血寶寶’。”高場辦事處書記王啟軍形象地説,中心通過良種選育,篩選的小龍蝦品種生長快、出肉率高、抗病能力強、産卵量多,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首期項目基地去年2月底完成改造,蝦農在3月中下旬投放了蝦苗,當年人均每畝獲利就達4000多元。
看産業鏈條如何延伸——
精深加工做到極致,三産融合邁出新步伐
在潛江,有一道因小龍蝦而誕生的名菜,叫做“油燜大蝦”。每到小龍蝦上市的時節,這裡就會捲起一陣“紅色風暴”,來自各地的遊客在此大快朵頤,帶動著全市餐飲業的發展。
但如今,潛江的小龍蝦早已不滿足於製作“油燜大蝦”了,餐館裏小龍蝦的烹飪方法達到30多種;原味蝦、茴香蝦、辣粉蝦……潛江的水産加工企業把小龍蝦製作成各種産品,漂洋過海,賣到了歐洲、美國。去年,潛江小龍蝦出口創匯1.5億美元,連續十年領跑全國。
光是加工蝦肉,當然算不上把小龍蝦“吃幹榨凈”,因此,潛江又打上了“蝦殼”的主意。華山公司通過和武漢大學合作研發,投資近5億元建成甲殼素深加工中心,把蝦殼“變廢為寶”,從中提煉甲殼素,用於生産醫藥用品、保健食品、化粧品等更高含金量的産品。
“甲殼素衍生製品去年實現銷售收入近30億元,實現了小龍蝦産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生物醫藥高新産業的跨越。”華山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小龍蝦經過精深加工,價值會像滾雪球一樣成倍上升,為我們打造千億産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潛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洪思表示。
小龍蝦産品的增值,讓鏈條上的農民也分享到了更多實惠。在熊口鎮趙腦村,華山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建起了萬畝標準化蝦稻共作養殖基地。公司對耕地進行連片整治後,以優惠的價格反租倒包給農戶。農民承包上四五十畝,年收入就可以在10萬元以上。通過這種合作,農民實現了增收致富,公司則得到了優質而充足的原料供應。
“土地流轉後,沒有參與反租倒包的農民,一部分外出打工,一部分安排進華山公司務工,基本做到人人有事做。”熊口鎮黨委書記潘耕説。
在一産領域,潛江小龍蝦養殖不斷創新,在二産領域,潛江小龍蝦把精深加工做到極致,而如今,潛江小龍蝦更是已經突破了一産和二産,正在與第三産業進行緊密融合。
2014年,以小龍蝦産業為主導,總投資15億元的中國潛江生態龍蝦城開工建設,項目集美食、文化、旅遊、商業、住宅于一體,蘇寧電器、必勝客、麥當勞等300多家國內外知名商企已經相繼入駐。今年六月,第六屆龍蝦節舉辦時,項目一期工程——龍蝦美食城也將正式開業,無疑會為潛江小龍蝦倍添人氣。
“現在全國各地來潛江吃小龍蝦的人很多,不能讓遊客吃完了就走了,要用吃來帶動旅遊觀光,打造‘吃喝玩樂購’全業態合力共生的平臺。”潛江市副市長劉冰表示。
良種選育、養殖加工、餐飲服務、冷鏈物流、休閒娛樂……十幾年前幾乎是從零起步的潛江小龍蝦産業,現在已形成了完備的産業化格局。目前,潛江市從事龍蝦養殖、運輸、仲介3萬人,從事龍蝦企業生産加工1萬人,從事龍蝦餐飲2萬人,“一隻蝦”帶來了6萬個就業崗位。
把“一隻蝦”養到這麼大,潛江用了十五年,其中若干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體味思考;未來,潛江小龍蝦産業如何實現向千億元邁進,更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