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通訊員陳勝偉本報記者朱海洋
你見過羊吃筍殼和竹葉嗎?這不是向“國寶”熊貓的口味看齊了麼?浙江農林大學從事湖羊研究的岳萬福博士,歷經多年研究,成功探索出利用筍殼養殖湖羊的技術。如今在臨安市,由他提供技術支持的企業,已養殖出近10萬隻這樣的“熊貓羊”。
吃筍殼的湖羊成了“熊貓羊”
岳萬福一直從事湖羊等畜産品的生産和加工研究,2011年在美國懷俄明大學動物科學系完成博士後研究,隨後進入浙江農林大學繼續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
浙江農林大學所在的臨安市,被譽為“中國竹子之鄉”,有著極為豐富的筍竹資源,可每年春天竹筍上市後,數萬噸的筍殼被隨意丟棄在野外,嚴重污染當地環境。
但在岳萬福看來,這堆積如山的筍殼,看似廢物,實際上能派大用場。“羊有四個胃,主要是以青草等植物纖維為食;而筍殼營養豐富,浙江是竹子大省,如果將筍殼加工成羊愛吃的食物,不就可以一舉兩得嗎?”在充分的調研之後,岳萬福在臨安一家牧業公司,開始搞起了試點。
湖羊是一種蒙古羊,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在太湖流域有著廣泛的養殖基礎。一段時間的試驗後,岳萬福發現,較吃傳統飼料而言,吃筍殼和竹葉長大的湖羊,不僅讓養殖成本降低了一大截,而且這樣産出的羊肉口感細膩,味道鮮美,深受食客喜愛。久而久之,這種吃筍殼、竹葉的湖羊,稱親切地喚作“熊貓羊”。
新技術讓羊四季吃筍殼
試點成功後,經過岳萬福的推薦,這種養殖模式開始在臨安迅速推廣。但隨著湖羊産業不斷發展,筍殼的季節性問題開始顯現。竹筍雖一年四季都有,但多數集中在春季,筍殼短時間內根本吃不完,而到了其他三季又很短缺,需其他飼料補充。
此外,筍殼易腐爛。岳萬福想到,何不利用筍殼發酵等技術,將春天吃不完的筍殼貯藏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試驗,筍殼的密封青貯、竹葉幹制技術被順利破解。
考慮到湖羊的營養需要,這一筍殼青貯技術,在原先的密封貯藏技術基礎上,還撒上了一定量的鹽,目的是給筍殼殺菌;同時,將黃豆、花生等碾成粉末撒入其中,以增加營養。經過技術改良和密閉發酵,這種青貯技術不僅實現了讓筍殼可以四季供應,其營養成分也較單純的筍殼青貯更高。
10萬隻“熊貓羊”市場大熱
臨安越強牧業有限公司養了2000多只“熊貓羊”。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筍殼是污染物,現在卻成了香餑餑,特別是用作湖羊飼料後,不僅減輕環境負擔,還實現了生態循環,産出的羊肉更是受到消費者普遍歡迎,價格也漲了不少。
在岳萬福的技術支持下,現在僅臨安一地,就有近十家養殖基地以筍殼為主要飼料,累計養殖湖羊近10萬隻,推動當地養殖業發展和助農增收效果十分明顯。
目前,岳萬福正在探索如何提升湖羊養殖的效益。他發現,湖羊從斷奶至養到40公斤,這一階段生長速度最快,而到了50公斤後生長速度漸緩。下一步,他準備主攻30~40公斤的羔羊養殖,從而實現湖羊生態養殖與養殖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