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海南到底有多少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常運行?要是前兩年被問到這個問題,相信海南農業幹部沒有幾人心裏有底。經過近幾年的規範整治和去年的全面摸底、建檔立卡,海南省建立起一整套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管理系統,只要是登記備案的合作社,隨時可以查看其運營狀況。
海南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認為,海南的合作社目前正處於從重視數量到重視質量的逐漸規範發展階段,急需加強制度規範和培訓引導,改變目前合作社小而散的整體狀況。海南各級農業部門將對不運行的空殼合作社列入“死亡名單”,對好的合作社進行扶持,推廣其經驗。
為規範合作社發展,2013年海南專門成立了由農業、工商、稅務、財政、金融等部門組成的廳際聯席會議制度,並聯合出臺了《海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管理暫行辦法》。2014年,海南省農業廳通過集中採集和電話採集的方式,對全省1萬多家合作社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建檔立卡,實行分類管理,並建立了合作社信息管理系統。今年還將聯合海南省財政廳下發《海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要求建立健全對合作社的監管制度,實行寬進嚴管,不按規定使用財政資金或違規騙取財政資金的列入“黑名單”。
2014年,針對合作社存在的問題,海南省農業廳組織開展了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培訓班,累計對18個市縣1811家合作社理事長和財務人員進行培訓,重點開展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和財務管理培訓。
早在2011年,海南省就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旨在做好合作社服務指導、加強合作社之間聯絡溝通。“聯合會不僅實現了合作社資源互補、抱團闖市場,更幫助合作社解決了制定規範、財務規範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屯昌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理事長葉武明介紹,為了幫助合作社規範財務,聯合會專門成立了由7名會計組成的財務小組,幫助沒有專職財會人員的合作社建賬報稅,財務費用只是市場價的30%,一年可為合作社節省財務費用2萬元左右。
葉武明告訴記者:“在摸底調查中,不少農民都是聽説有補貼,便拉幾個農戶跟風成立合作社。甚至一些合作社,一成立就未運行。不少合作社負責人覺得幹不下去就地解散就完了,根本不知道合作社解散會帶來什麼後果。”
2012年,海口市龍泉鎮楊亭村村民吳淑莊聯合5戶村民成立了海口達富達種養專業合作社,搞黑豬養殖,由於行情不好,再加上社員矛盾較多、意見不合,合作社僅實行了一年的“統一飼料、統一養殖、統一銷售”就宣告解散。吳淑莊説:“當時缺資金,聽到新聞裏講以合作社名義貸款額度高,至於合作社如何運營根本不懂。”
讓吳淑莊沒想到的是,由於合作社沒有可抵押的資産,以合作社名義貸款比以個人名義貸款更難,最後還是社員個人貸款,再湊在一起來投資。
“本以為合作社解散就沒事了,但是稅務部門仍時常登門,説只要合作社沒登出就必須報稅,因為沒報稅先後被罰了兩次款。”在去年的摸底調查中,一直想把合作社登出的吳淑莊終於在聯合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襬脫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