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安徽阜陽太和6000畝椿芽新鮮上市

三農 阜陽新聞網 2015年04月10日 09:5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人間四月天,春風送暖,燕子呢喃。在這美好的時節,太和縣沙潁河沿岸6000多畝香椿開始採摘、上市,不僅成為春日裏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收入。

  4月4日一大早,太和縣大新鎮廣縉村熱鬧非凡,村民們正在連片的香椿樹林裏採摘椿芽。低矮的香椿樹前,伸手就能採摘;而在相對較高的樹前,一些村民則拿著特製的鉤子,甚至搬來梯子,夾住一朵椿芽輕輕一旋轉,椿芽便與枝幹脫離了。

  “山珍梗肥身無花,葉嬌枝嫩多杈芽。長春不老漢王願,食之竟月香齒頰。”漫步在香椿種植基地,記者被香椿獨特的香氣所陶醉。據悉,太和香椿歷史悠久,唐代曾用此物作貢禮,清朝時被禦封為“貢椿”,名揚天下。《太和縣誌》對太和椿芽有如下記載:“肥嫩、香味濃、油汁厚、葉柄無木質,清脆可口”。尤以穀雨前椿芽品質優良,芽頭鮮嫩,色澤油光,肉質肥厚,清脆無渣。腌制後的椿芽經歲不變質,暢銷國內外。

  “我這手裏就是今年新下來的黑油椿,嫩得都能掐出水來,市場上可以賣到80元一斤,我家種了2畝多,一季下來能掙個一兩萬元。”正在採摘的村民張柏軍樂呵呵地將新採的椿芽遞到記者面前説,“香得很,你聞聞。”

  從4月2日起,位於大新鎮小集村的太和縣香椿種植專業合作社就開始大量收購合作社社員的香椿。“這是頭一茬椿芽,香味濃郁,質量上乘,最能賣上高價。”合作社負責人張虎告訴記者,目前,北京一位客戶已經訂購首批椿芽達一噸重。3日下午,這批貨已經被送到阜陽機場,空運至北京。

  記者了解到,太和香椿以該縣城關鎮西王窯、大新鎮張玉皇村為中心發展,涉及稅鎮、舊縣、城關、趙集等6個鄉鎮,117個自然村,面積達6000多畝,四旁零星栽植約15萬株。近年來,縣科技部門通過與北京、合肥等地高校院所合作,對當地的香椿樹種矮化馴服,發展出一套“矮化密植”的種植技術,使香椿産量和品質都有大幅提升。去年,太和縣香椿種植實現産值2.5億元,香椿芽加工産品銷售達3.5億元。

  “傳統的稀桿高植種植模式,香椿樹榦分枝少、樹枝生長鬆散,香椿芽採摘難度大、效益相對不高。通過推廣矮化密植技術,可實現畝增産60%以上,畝凈增加經濟效益5000元以上。”張虎介紹説,2009年,他投資300多萬元成立了太和縣香椿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玉皇貢椿”品牌,採取“工廠+基地+農戶+市場”的産業化經營思路,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引導農戶科學種植。據統計,2014年,合作社累計實現收入達860萬元,實現利稅360萬元,除去套種的農作物外,每畝香椿林可為農民帶來上萬元收入,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