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韋炳佩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廣西主動承接東部産業轉移,制定《廣西種植業優勢産品區域佈局規劃》,把桑蠶列為規模較大、效益顯著且具備綜合競爭力的優勢農産品來重點發展,2014年全區桑園面積、蠶繭産量是2000年的9.5倍和10.6倍,2013年全區蠶農售繭收入111.1億元,是2002年的10倍,桑蠶産業成為西部大開發與承接産業轉移中廣西最成功的産業,廣西迎來了“蠶蟲脫繭變成龍”的春天。
堅定的信心搶抓機遇謀發展
廣西桑蠶産業的發展貴在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以堅定不移的信心,攻堅克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蠶桑産業是外向依賴度很高的産業,受世界經濟影響較大。2002年,蠶繭收購均價最低的僅45元/公斤,廣西部分地方甚至出現蠶繭沒人收的困難局面,桑蠶生産出現低潮。
這時,正逢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啟動不久,“東桑西移”剛剛萌動,廣西農業廳和蠶業部門通過多次調研後,認為應該抓住西部大開發和産業轉移的戰略機遇,堅定信心,在繭價低迷時頂住難關,在繭價轉好時拼命衝刺。為此,廣西召開了“東桑西移”暨廣西生態蠶業發展研討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到會指導,為廣西桑蠶業發展出謀劃策。會後,各級農業部門迎難而上,把危機變為良機。通過兩年多的發展,2005年起,廣西桑園面積躍居全國第一,扭轉了困難局面。同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制定出臺《廣西種植業優勢産品區域佈局規劃》,把桑蠶産業列為廣西重點加快發展的11大新興農業優勢産業之首。之後幾年,廣西桑蠶産業實現了産業健康發展,蠶農持續增收的穩定發展局面,在全國樹起了“中國蠶業的廣西現象”。
不棄的堅守科技發力走高端
科技創新是産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廣西蠶絲品質從2A走向5A、6A,正是科技人員用智慧和汗水的不棄堅守,迎來了産品質量的跨越發展。
亞熱帶蠶桑育種與種養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西)、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中心(廣西)落戶廣西,農業部蠶學重點開放實驗室、國家絲綢工程實驗室在廣西設立工作站。同時,以廣西蠶業研發人才小高地、“八桂學者”、桑蠶繭絲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廣西蠶業科學研究院為平臺,大力引進、集聚和培養各種高級人才。聘請向仲懷院士為自治區主席農業院士顧問,19名國內知名專家為客座研究員,為廣西桑蠶産業跨越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大力支持從高校和科研院所引進人才,組織技術骨幹到有關高校舉辦高級研修班,為桑蠶産業轉型升級夯實基礎。
針對廣西的氣候特點,先後自主培育出大批抗高溫多濕的桑蠶品種和高産優質雜交桑品種,成為目前廣西的主推品種,“兩廣二號”蠶品種成為全國推廣量最大的夏秋蠶品種。此外,還在桑園建設、小蠶共育、大蠶飼養、方格簇營繭等關鍵環節加大攻關,形成了一整套適合廣西特點的高效技術體系和模式。
通過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廣西蠶絲在産量大幅提升的同時,質量也發生了質的飛躍,現在普遍達到4A級,部分達到5A級甚至6A級。2014年,全區桑園面積285萬畝,蠶繭産量32萬噸,佔全國總産量的50%左右。
神奇的崛起完美承接東桑西移
“世界蠶業看中國,中國蠶業看廣西。”目前,廣西蠶繭和生絲産量均超過世界第二的印度。廣西桑蠶産業的“神奇崛起”,主要得益於緊緊抓住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完美承接“東桑西移”。
從新世紀初期開始,廣西桑蠶産業抓住西部大開發後“東桑西移”的良好契機,鉚足幹勁,逆勢發力,摘取了7個“全國第一”:蠶繭産量連續10年全國第一,桑園面積連續9年全國第一,蠶種産量全國第一,畝桑産量全國第一,生絲産量全國第一,桑枝栽培食用菌産量全國第一,蠶農售繭收入全國第一。向仲懷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豎起大拇指稱讚廣西蠶業發展為“神奇的廣西現象”。
“神奇的崛起”給蠶農帶來的是增收致富和美好前景。2013年,廣西蠶農售繭收入111億元。目前,廣西種桑養蠶涉及農戶88萬多戶、360多萬蠶農,桑蠶重點示範縣中有9個縣年産繭量超過20萬擔,逐步打造了廣西桑蠶産業循環經濟(宜州)基地及橫縣、象州等10大桑蠶基地重點縣,全國蠶繭産量10強縣中廣西有宜州、象州、橫縣、忻城、環江等8個縣。
此外,廣西還成功走出了一條桑蠶資源多元開發利用的新路子。如利用桑葉開發出桑葉茶、桑葉粉、桑葉食品;利用桑果開發出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利用桑枝造紙、造板材及造粒開發生物質能源;在農村集中建設沼氣池,有效解決蠶區蠶沙污染問題,也為農戶提供了清潔能源。尤其是目前廣西桑枝栽培食用菌達1億棒,食用菌産量約4萬噸,産值約4.4億多元,産量為全國之首。形成了區域優勢化、生産規模化、産品特色化的良性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