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黔地無閒草,遍地皆良藥。”
畢節市生物資源豐富多樣,地域特色鮮明,中藥材品種豐富,分佈廣,是貴州乃至全國中藥材的重要産區之一。區域內主要種植有天麻、半夏、續斷、苦參、黃柏等60個品種。其中大方天麻、赫章半夏等是國內外一致公認的中國質量最好的道地藥材,半夏産量佔全國的32%,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種植基地。大方天麻、赫章半夏、大方半夏均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證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認證。
大方的名片:“中國天麻之鄉”
在畢節這個“百草堂”裏,大方中藥材種植堪稱翹楚。
大方縣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成為中藥材的“天然藥庫”,享有“中藥材之鄉”美譽,其中,大方天麻獲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産品,被譽為“中國天麻之鄉”。此外,金銀花、前胡、草烏、百合、刺梨、太子參等中藥材也市場前景好。
在大方縣羊場鎮桶井村,以前村民大多以種植玉米和烤煙為生,一畝坡地的産值在600元左右。而今,走到這裡,人們驚奇地發現,這裡的村民家家戶戶種起了藥材,改種藥材,每家年收入都上萬了。在羊場、理化、八堡、長石等鄉鎮,嘗到中藥材種植甜頭的農戶比比皆是,他們在山頭大做文章,靠山吃山,發山財,發藥財。2014年,大方縣天麻、半夏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1萬畝,總産值近10億元。其中僅天麻種植就達到了35000畝,分佈在全縣19個鄉鎮、40個村、9300多戶。
為了做大中藥材産業,大方縣採取“公司+農戶+基地”、“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有力助推中藥材産業發展。長石鎮旭陽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以種植白術、桔梗、前胡、藥牡丹為主,按訂單生産,2014年采收面積達1508畝,純收入可達210萬元。大方縣同心農業綜合開發合作社通過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示範帶動農戶發展,去年還到赫章、黔西等地發展基地建設,流轉土地3000余畝,種植藥材有續斷、苦參等。像長石鎮旭陽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同心農業綜合開發合作社這樣“公司+基地+農戶”的中藥材種植模式,遍及大方縣羊場、理化、長石等各個鄉鎮。目前為止,全縣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達74家,形成了“一鄉一品”、“一鄉一示範”的中藥材種植格局。
為了解決中藥材加工能力弱、科研技術落後等制約中藥産業發展的瓶頸,大方縣注重龍頭帶動、示範引領,在延長産業鏈、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在大方縣同心藥品食品産業園區內,廣西梧州中恒集團、深藥集團、同威生物科技、成都地奧藥業、深圳君安華制藥、貴州九龍天麻公司等一批藥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龍頭示範帶動種植,實行企業(公司)+合作社+農民一體化種植模式,探索行政、企業、農民聯合發展的方式。如今,隨著龍頭企業的引進,大方中藥材産業逐漸形成了種植、加工、科研、銷售的發展格局。
在注重龍頭帶動、示範引領的同時,該縣還注重産品的研發,增加科技含量,走科技化發展路子。在食品藥品産業園區建立“天麻産業發展研究中心”,搭建天麻産業發展研究及推廣應用平臺。經過努力,“貴州天麻産業發展創新戰略聯盟”落戶園區,形成了天麻産業發展的強力技術團隊,主要開展天麻産業的關鍵技術研究,解決天麻産業中的菌材林更新、優良種苗繁育、種植模式、産地規範化加工、産品質量控制、新産品開發等關鍵問題。
聞名海內外的赫章半夏
與“中國天麻之鄉”大方齊名的,還有全國聞名的半夏之鄉:赫章。提到赫章中藥材産業,又不能不提典型的半夏種植示範村——舍虎。
走進河鎮鄉舍虎村,一棟棟小樓房特別養眼,乾淨整潔的道路上,不時有村民開著小轎車經過。不曾想,舍虎曾是一個極貧村,236戶人家住的是土墻房、茅草屋,“就著酸菜吃粗糧”,十年前,全村人均收入才200元。種植中藥材讓這個極貧村變了樣,家家戶戶推倒土墻房,蓋起新樓房,開上了小轎車,打上了“洋電話”。
舍虎村自發種藥材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主要以種植半夏為主,在上世紀80年代初,該村的半夏還一度出口日本,成為當時比較走俏的免檢藥材,市場價曾高達50元一公斤。但由於種植規模小,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有經驗的村民種植熱情並不高。直到2005年,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部分村民開始規模種植半夏,在幾年間,村民家裏的幾畝半夏收入就達到了4萬左右。村裏漸漸涌現出了魏仁友、李廷富、岳傳賢等一批半夏種植大戶,他們種植半夏面積都在5至10畝,純收入在2至5萬元。近年來,舍虎村236戶人,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了半夏,人均收入從200元提升到5000多元。赫章縣還把舍虎定為半夏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同時也輻射到了德卓、安樂溪、可樂、結構、朱明等鄉鎮,規模化種植區基本形成。如今,赫章縣以半夏為主的中藥材已經發展到15萬畝,其中半夏6萬畝,預計産值10億元,覆蓋26個鄉鎮,參與人數上萬。
赫章半夏在近幾年的發展中結出了纍纍碩果。2010年,該縣制定《赫章縣中藥産業發展規劃(2010—2020)》,高標準推進中藥材産業發展。2008年,該縣引進黔草堂藥業,在野馬川工業園區建成一座集半夏組培育苗、飲片加工廠等於一體的廠房,並投資1.2億元建成黔草堂中藥飲片加工廠,年加工半夏上千噸,把成千上萬的半夏種植戶連接起來。2011年,該縣引進四川內江廣仁藥業集團天德制藥有限公司,成立了赫章紫晶中藥産業有限公司,建設集半夏、續斷、苦參、金銀花、何首烏等中藥材育苗、種植、銷售為一體的中藥企業。另外,貴州百靈、信邦制藥等企業紛紛落戶赫章,建設基地和加工廠,為該縣中藥材發展注入了鮮活“血液”。“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中藥産業運作模式,示範帶動該縣上萬戶農民種植中藥材,同時帶動上萬名農民轉産就業,中藥産業真正使農民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
靠山吃山 藥材變“藥財”
其實,在黔西北大地上,通過種植中藥材讓廣大農民脫貧的不僅限于大方和赫章兩縣。近年來,我市大打“山字牌”,苦念“山字經”,將中藥材産業作為全市重點發展的十大特色優勢産業之一給予扶持。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2.17萬畝,總産值預計達15億元,培育了“大方天麻”、“赫章半夏”、“威寧黨參”、“大方圓珠半夏”及“織金竹蓀”等5個在全國有影響的品種。通過幾年的發展,中藥材産業已然成為我市老百姓實現增收致富的主要抓手。
2012年,為了做大做強中藥材産業,並根據産業發展需要,我市對《畢節試驗區中藥産業發展規劃(2011-2015)》進行了修訂,將規劃年限延長到2020年,將重點發展的中藥材品種由原來的19個調整為26個,大力發展需求量大且市場價格較高的藥材品種,規劃面積達200萬畝。
為了促進全市中藥材産業規範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我市鼓勵以企業或合作組織&&,實行組織化生産,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企業+基地”等發展模式。大方縣九龍天麻開發有限公司就是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天麻種植農戶1600多戶,推廣天麻倣野生種植1萬多畝,總産值5000多萬元,戶均增加純收入10500元,公司研製的産品有天麻膠囊、天麻酒、天麻顆粒、食得樂顆粒等,其中天麻膠囊、天麻酒年産值達250萬元,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多渠道爭取經費也為我市發展中藥産業提供了堅強的資金保障。我市先後從國家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扶貧辦等部門爭取到6860萬元項目資金,用於中藥材種苗基地建設、優良資源篩選、栽培技術研究、示範推廣。僅2011至2014年,省共下達我市中藥材産業化扶貧項目就達16個,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710萬元,發展天麻、半夏、黨參、續斷等種植近6萬畝,扶持貧困戶1萬6千多戶,項目涉及7縣區42個鄉鎮127個村,近6萬農民在此項目中受益。2015年全市中藥材種植資金已下達1100萬元,分別為赫章半夏831畝,資金300萬元;大方天麻3205畝,資金500萬元;黔西刺梨6000畝,資金300萬元。省批復織金紅托竹蓀立體化栽培産業扶貧示範園區,資金400萬元;七星關阿普屯現代中藥材扶貧示範園區100萬元;金沙扶貧産業園區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