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近日,省委以一號文件的形式發佈《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遵循中央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就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等作出重要部署。文件重點關注哪些問題,有哪些新的政策亮點,對做好新常態下我省“三農”工作有哪些推動作用?記者就此採訪了文件起草組相關負責人。
一年之計在於春。
剛剛公佈的省委一號文件,貫徹中央精神聚焦“三農”,傳遞出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政策信號。
文件著眼全局,圍繞“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重大決策,是新常態下做好全省“三農”工作的綱領。
“實施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示範工程”
──以轉方式為主線,拓展農業發展新空間
現代農業千頭萬緒,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統籌兼顧。
文件將“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放在第一部分。省農委主任孫正東認為,這表明“轉方式”正是今年農業發展的主線。
專家指出,對於農業生産,過去更多強調數量。今年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表明農業的可持續、農業生産質量效益被賦予同等重要位置。“這是農業發展思路的重大轉變。”孫正東説。
從我省農情看,這些年農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但效益不高,環境代價大問題突出。尤其是進入新常態,資源環境約束加大,高消耗、高污染之路難以為繼,必須從粗放經營轉到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
如何在轉方式上取得突破?文件提出要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産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闢新路徑,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同時也點出了以科技創新、機械化等為支撐,並給出具體措施。
“提高糧食生産能力,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示範工程是新抓手。”省農委種植業局副局長黃秋雲介紹,今年會重點創建綠色增産示範片(區)、示範村和示範家庭農場。實施節肥、節水、節藥等行動計劃,開展農業清潔生産試點,探索保護性耕作等,探索綠色增産新路子。
轉方式,科技創新驅動被寄予厚望。文件提出在政策上傾斜支撐農業科技創新,做大做強一批“皖字號”種子企業,新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26個,“加快建設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和農業物聯網試驗區”等。
文件明確“對8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和秸稈還田、深松、插秧、收穫、旋耕播種施肥鎮壓複式作業機械實行優先補貼。”這將引領農機結構優化,為轉方式提供裝備支撐。”省農委綜合處副處長劉學貴説。
“農民收入要增長9.5%左右”
──適應新常態,確保延續農民增收好勢頭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增收一直都是一號文件著重的領域,今年也不例外。文件提出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左右”。
從2004年到2014年,中央連續發出一號文件,這期間正是我省農民收入保持較高增長的時期。“正是黨的惠農政策,不斷推動‘三農’工作創造良好局面。”省農委副巡視員胡桂芳認為。
但要清醒地看到,經濟轉型,農民增收也面臨新挑戰,持續增收難度加大。文件主動適應新常態,提出了促進農民增收的一系列措施。
記者注意到,這些措施既著眼農業生産本身,提出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也要求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此外,根據農業農村發展時代特徵,提出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政策惠農,不但要加大力度,還要提高效能。”省財政廳農業處副處長王定友表示。文件從優先保證農業農村投入,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落實重要農産品價格政策等方面做出重要部署,要求建立“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將“在部分縣市開展農業補貼政策改革試點”“實施農業生産重大技術措施推廣補助政策”等。
文件還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推進旅遊扶貧試驗區建設,提升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創建水平,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我省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突出,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大有可為。”胡桂芳表示。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文件要求大力推進農村扶貧開發,“抓實推進整村推進、移民搬遷、産業扶貧、教育扶貧、鄉村旅遊扶貧、光伏扶貧等工程。”
“啟動674個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
──“內外兼修”,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美好家園
建設美好安徽,鄉村必須美。當前,我省有一半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農村。文件強調要繼續推動美好鄉村建設,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記者發現,在如何建設美好鄉村上,文件不但要求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軟硬體上加大投入,而且突出強調了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由“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邁進。“這是農村建設理念的完善和提升。”省委政研室調研三處處長王飛表示。
近些年,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農村發展明顯滯後。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匱乏。文件提出,改變這種局面,必須在城鄉統籌中,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
在硬體上,今年將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再解決500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改造農村電網,改造和新建縣鄉公路2000公里,實施寬帶下鄉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等。
如何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文件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提出一攬子舉措: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繼續實施第二學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醫療衛生上將深化改革,同步提高新農合人均財政補助和個人收費標準,全面開展大病保險;落實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等。
“農村生活環境是反映最突出的問題,政府要加大治理力度。”廬江縣向山鎮黨委副書記陳傑呼籲。這在文件裏得到回應,今年提出“啟動第三批674個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加強一般自然村環境整治”,並“深入推進‘三線三邊’治理”。
農村美,要內外兼修。文件強調要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及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醫生、村官和最美家庭等活動,“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建設,傳承鄉村文明。”
“破解經營主體融資、用地建設等突出難題”
──以改革為動力,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適應新常態,實現新發展,離不開改革創新。
省農委綜合處副處長許丙華介紹,文件起草既“堅持問題導向,從農業農村亟待解決的薄弱方面入手,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同時又要求“堅持改革創新,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分類指導,增強農村發展活力”,並第一次將任務分解與文件同期印發,提高可操作性。
作為農村改革發源地,近年來我省在多項改革上開全國先河。文件既是這些探索成果的集中體現,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
記者看到,文件用了整整8個條目,闡述如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涉及到農業經營體系、農村集體産權、農村金融、水利林業、鄉村治理機制等,覆蓋面廣。特別是在破解經營主體融資貴、用地難、購機難、基本農田建設難及人才短缺問題上,提出了有突破性的改革舉措。
比如在農村融資方面,文件明確要求全面推進改革,既要求綜合運用政策措施,推動金融機構向“三農”傾斜;同時提出“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穩妥推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貸款試點”等。
“越是在難點上獲得突破,越能對發展産生大的推動。”許丙華説。
沒有農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全社會的法治化。今年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要求推進涉農立法,提高涉農執法水平,加強農村基層法制建設。“‘依法治農’已成推進‘三農’發展的重要準則,也為保證農村改革順利推進,保護農民權益提供基礎。”省政府政研室副主任汪春生表示。連日來,天長市大壙圩農場統防統治專業服務隊用大型機械對小麥開展田間管理,確保午季糧食豐産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