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看湖南赫山區如何加速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區

三農 湖南農業信息網 2015年03月27日 16: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春天來了,大地回暖、萬物復蘇,正是播種生産的好時節,赫山區的田間地頭處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舉目四望,一座座現代化的鋼架大棚緊緊相連,一家家糧食、農産品加工企業,機聲轟鳴……在此處,仿佛看到了我市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的鏗鏘腳步。

  赫山區位於洞庭湖南岸,資江尾閭,是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圍繞發展高産、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總體要求,赫山區在原有農業生産基礎上,通過整合區域資源、優化發展環境、轉變發展理念、提升科技水平、完善産業體系等,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示範樣板區,引領全市傳統農業産業改造升級。

  頂層設計與因地制宜相結合,走定産定銷的現代農業之路。

  一分丘山兩分崗,五分平原兩水鄉。南洞庭畔的赫山是典型的農業大區,依照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總體方向,該區根據自身基礎條件,因地制宜,確定了以科技推動農業發展,做強主導産業、做大特色産業的發展之道。

  赫山區自古以來便是産糧之地,近幾年,政府加強引導,全區依託支農資金和涉農項目,強力推進糧食生産。赫山區作為全省整縣整建制水稻高産創建試點縣,2013年,共建立了40個水稻高産創建示範區。示範區推行了四項技術:即在統一種植高産優質品種的前提下,強化標準化栽培,強化測土配方施肥,強化專業化病蟲防治,強化機械化作業。水稻高産創建的成整建制推進,促進了全區水稻産量大面積增産。2010年以來,根據省農委實施湘米工程的有關精神,赫山區以蘭溪、八字哨、筆架山、泉交河等鄉鎮為中心發展高檔優質稻,年種植面積超過20萬畝。

  為促進糧食産業發展,赫山區在幾大糧食高産鄉鎮實行“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種糧大戶、農戶與盛湘米業、佳佳米業、粒粒晶等企業簽定産銷合同,按高於一般稻穀20%至30%的價格實行定單收購,“訂單制”模式實行後,短短幾年,本地高檔優質稻實現跨越式發展,本地農企雙贏,皆大歡喜。

  目前,全區水稻播種面積常年保持在100萬畝以上,優質稻播種率保持在90%以上,糧食總産量保持在10億斤以上,商品糧供應保持在30萬噸以上。

  做強主導産業、做大特色産業是赫山區農業産業發展思路。目前,全區特色産業有蔬菜産業、生豬産業、竹製品産業,三大産業呈區域化、規模化良性發展。

  ——蔬菜産業。蔬菜産業是全區種植業中僅次於糧食生産的第二大産業,農民增收的支柱産業,截止2014年,全區蔬菜面積15.5萬畝,播種面積達29.63萬畝,上市鮮菜8.45億千克,總産值9.10億元,給赫山區人平年收入貢獻600多元。

  ——生豬養殖業。生豬養殖是本地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産業,2008年至今,全區生豬飼養量最高達到183.12萬頭,其中出欄生豬常年保持在100萬頭以上,生豬生産形成了岳家橋鎮—滄水鋪鎮—龍光橋鎮319國道洞線、新市渡鎮—泥江口鎮山區、八字哨鎮—歐江岔鎮—泉交河鎮湖區三條産業帶。從2007年開始,赫山區連續八年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

  ——竹製品加工業。赫山區竹製品加工經營單位發展到6200多個,固定從業人員3萬餘人,産品有340多個品種,全年實現竹業産值3.34億元,新市渡、泥江口、龍光橋等鎮已基本成為竹製品加工專業鄉鎮。

  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走産學研一體化的科學發展之路。

  發展現代農業不能一蹴而就,赫山區傳統農業基礎深厚,要轉變産業發展方向談何容易?為適應新的經濟和社會形態,赫山區探索實行産學研一體化發展的路子,深入普及農機農技,大力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構建“信息、技術、産品、市場、效益”相統一的新型産業化鏈條。

  2006年,赫山區依照國家、省有關精神,對全區各鄉鎮、街道機構實施改革,進一步完善和規範區農技推廣中心,形成了新的區鄉(鎮)農技推廣體系。2010年以來,又積極爭取了省級以上財政支持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擴建各鄉鎮農技站辦公室,完善配套設施。目前,全區擁有農業專業技術人員240人,其中研究員2人,高級農藝師40人,農藝師106人,助理農藝師及技術員92人,技術力量雄厚,為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赫山區引進農業科技的方法還不止於此。近年來,赫區農技推廣中心依託省糧油處、省農科院、省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單位作為技術支撐,開展了農業科技項目及技術推廣。實施了國家糧食豐産科技工程、農業科技跨越計劃和超級稻“種三産四”豐産工程,示範推廣了雙季拋栽技術、雙季稻高産創建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沼液浸種和沼渣肥施用、水稻機械化生産、“稻鴨共生”綠色水稻栽培技術等。

  科技推廣無疑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手段。在農技推廣方面,赫山區下了大力氣。一是選準品種,實行一鄉一種,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不“插花”混種;二是大力推廣集中育秧技術,2014年,全區推廣集中育秧面積20000多畝,主推工廠化育秧技術與拋秧技術,培育低位、多蘗、根係發達的旱壯秧;三是推廣良種提純技術,為了改變品種抗性、豐産性逐年下降的狀況,連續四年赫山區農業局在龍光橋鎮汪家堤村建立了1000畝優質稻提純復壯基地。同時,全區普遍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扶持農民自建了16家統防統治組織,實行聯防聯治和調動村民群防群治,區植保站在各區域建立病蟲監測點,開展田間病蟲情況調查,及時發佈病蟲情報,及時指導統防統治的單位與農戶防治病蟲,為廣大農戶解除了後顧之憂。

  經濟效益與社會生態效益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崛起之路。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意義在於示範和引領現代農業建設,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最終實現社會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因而從一開始,赫山區就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方針。

  根據規劃,在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過程中,赫山區將重點打造一個現代農業示範鎮,其中包括優化農業生産佈局,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促進農産品加工轉化增值,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産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帶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

  同時,依託創建示範區,赫山區大力推動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鄉鎮道路建設,發展農村網絡,繼續完善農村電網,逐步解決農村飲水的困難和安全問題;加強農村清潔工程建設,解決農村生活垃圾、生活用水污染問題,達到農村居民庭院清潔、農村基礎設施美化齊全、農村資源能持續利用,努力將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成“兩型社會”的展示窗口和對外名片。

  産業發展方面,通過政府引導支持,全區大力建設無公害蔬菜基地、糧食基地,採取“豬—沼—稻”、“豬—沼—菜”等循環農業生産技術和綠色水稻標準化生産技術,大大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量,對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通過防護林及鄉村清潔工程的配套建設能有效改善示範區內生態環境,生態效益顯著。

  春日的赫山綠意蔥蘢,全區現代農業建設乘著春風,春潮涌動。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