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中國鉀肥價格為何能成為“世界洼地”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03月26日 09:0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今年3月下旬,經過近5個月的艱苦談判,中方聯合談判小組與供應商代表BPC(白俄羅斯鉀肥公司)就今年鉀肥進口合同達成一致,價格為CFR315美元/噸,較去年合同價格上漲10美元/噸,其他條款不變。

  近年來,中國鉀肥大合同價一直是世界最低價,今年也不例外。為什麼中國鉀肥價格能成為世界洼地,除了中方談判人員高超的談判技巧,較好地把握了市場時機以外,還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我國鉀肥需求量大。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鉀肥進口國之一,自2011年以來,每年的進口量都在600萬噸以上,2011年為640.19萬噸、2012年為634.21萬噸、2013年為602.97萬噸、2014年更是高達803.12萬噸,同比大幅增長33.19%。巨大的鉀肥需求為外商所看好,特別是在國際鉀肥供大於求、銷售困難的情況下,中國市場更成為外商必爭的市場。

  二是鉀肥發展戰略取得成功。我國自身鉀資源量不足,除了青海、新疆等少數地方具有較好的可溶性鉀資源外,大多數地方都缺乏可溶性鉀。因此,我國前些年就制定了鉀肥發展的三個“三分之一”戰略:三分之一國內生産,三分之一進口,三分之一“走出去”到國外辦廠。

  近些年,我國鉀肥産量得到了快速發展,鉀肥自給率明顯上升。去年我國鉀肥産量達到610.47萬噸折純,首次突破600萬噸大關,比2013年增長13.55%,連續多年産量保持10%以上增長,是所有肥種中産量增長最快的。隨著國産鉀産能的提高,進口鉀所佔比例由高峰的70%降到50%左右,對進口鉀肥的依存度降低,這也增加了我國在鉀肥進口談判中的主動權。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我國趁著國際鉀肥價格低的時候大量進口了鉀肥。2014年我國鉀肥進口量比2013年多200萬噸,今年1月份,我國又有72萬噸上年度合同氯化鉀到貨。再加上自産的鉀肥部分,我國鉀肥供給無憂,可充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我們不急,急的是外商,因與中國的合同拿不下來,就影響到與印度等其他國家的合同。

  我國鉀肥的“走出去”戰略也已明顯見效。截止到去年底,中國在10個國家運作了28個鉀肥項目,有的在建設、招標中,有的已經投産。其中,開元集團老撾項目首次實現反哺國內市場,彌補國內市場空缺,去年老撾回運鉀肥進口報關9.0萬噸,今年1月又有2.3萬噸報關。

  我們必須認識到“擁有資源才能擁有底氣”。如果只有需求,而自身産量嚴重不足,就很容易被別人卡脖子。東南亞、巴西等對鉀肥的需求量都很大,但由於自身鉀肥産量嚴重不足都只能高價進口。去年中國進口氯化鉀價格為305美元/噸,同期東南亞國家的進口價格為334美元/噸、巴西進口價為350美元/噸。

  寒江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