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蔣文龍朱海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如何對死亡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一直是塊“硬骨頭”。近年來,浙江著力構建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
畜牧業是浙江十大主導産業之一,在農業經濟中佔有較大比重,但在助農增收的同時,死亡動物也不可避免地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浙江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將其放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狠抓落實,並列入“五水共治”和“平安浙江”的考核內容;資金投入上,則將所有集中處理廠的建設項目納入《省“十二五”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省農業廳還專門成立領導小組,並與環保廳等相關部門及有關技術專家團隊,建立協調機制和通報制度。
截至今年2月,浙江已建成34家專業集中處理廠,其他10家也正抓緊建設,今年有望全部建成;另外,浙江1024個有生豬養殖的鄉鎮、街道中,已超七成開展對養殖場死亡畜禽的統一收集服務工作,死亡畜禽的亂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據了解,目前浙江所有縣市區已落實了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補助政策,另有40多個縣市區針對養殖戶主動報告送交死亡動物,專門出臺地方性獎勵政策,推動效果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