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去年之前,大連的草莓好像沒這麼“紅”過,其時,佔據市場更多的是丹東草莓。去年開始,大連的地産草莓好像一夜之間就“熟”了:金州草莓、普蘭店草莓、莊河草莓“紅”在了每個人的微信裏。於是,在剛剛來到的初春,採摘草莓成為近郊遊最大的風景。丹東市草莓專家于維盛表示:“這幾年,大連的草莓發展確實挺快,而且後勁足。”在他看來,兩地草莓的産業模式有明顯區別,丹東是把園子裏的鮮果賣到外省市,而大連則把遊客拉進了園子。
一場意外的“蝴蝶效應”
金州新區華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牟家村村委會主任寧國雲説,以前牟家村以種小蔥聞名,“現在,我們這裡是溫室草莓農業大區,去年溫室草莓種植面積一百多畝,草莓大棚七十多棟,種植品種近十種,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草莓種植基地。”種植草莓帶來的高附加值,讓改種草莓的農戶年收入翻了番,而且勞作時間由一年縮短為半年。
因為賺錢,大連許多適合種植草莓的地方都蓋起了草莓大棚。目前大連市草莓種植面積超過了10萬畝,草莓品種超過了30個。其中,大棚草莓在萬畝左右。金州新區北屏山農業園以大櫻桃聞名,去年開始種植大棚草莓。總經理郭相友説,“冬季是旅遊淡季,可有了草莓就不一樣了。很多來我們這裡採摘的,還要品嘗我們這裡的絨山羊和野豬宴。”與此有同感的還有金州新區向應街道土門子村農家樂的老闆鄒全,他説,往年冬季,農家樂基本處於停業狀態,現在因為附近有草莓採摘,農家樂在冬天照樣熱鬧。
從金州新區旅遊局掌握的數字是,在這個黃金周,僅金州新區就接待鄉村採摘體驗遊客1.21萬人次,旅遊綜合消費1160.36萬元,同比增長16.81%和18.76%。
玩體驗叫板丹東草莓
丹東市的草莓專家于維盛同草莓打了快40年的交道,他介紹説丹東早在1977年就開始小規模種植溫室草莓,東港的馬家崗草莓不但聞名全國,而且銷售到國外。
大連的溫室草莓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從普蘭店市四平鎮開始種植的。作為“後起之秀”,大連草莓大有“後來居上”的氣勢。
與印象裏的傳統草莓種植不一樣的是,大連草莓更滿足了遊客“眼見為實”的消費需求。到金州新區的草莓園子走一走,哪個種植戶都能講得一套套:“吃芝麻餅、豆餅,喝磁化水、牛奶,蜜蜂傳粉,補充微量元素,全自動水肥一體滴灌系統,住多層樓……”
見過之後,才發現淳樸的老農並沒有説假話。在向應、華家、登沙河、杏樹街道四大草莓重點基地了解到,金州新區有關部門要對土壤進行栽植前化驗,還要發放施肥建議卡,農戶按照測土配方增施有機底肥,生長過程中隨澆水追施豆餅水、魚粉、芝麻醬、沼液、沼渣等有機肥,一農戶説:“草莓喝牛奶有奶香味兒,把壓榨香油後剩下的芝麻餅發酵後作為有機肥料使用,草莓就有淡淡的香油味兒。”
不僅如此,大魏家街道城西村菊蘭園內的真愛草莓基地的草莓還住上了“樓房”:自地面共4層,每層用椰子殼粉碎之後作為土壤基質,每株草莓下面都能看到用來滴灌水和肥料的管子。在大棚一角有一個全自動的控制臺,能夠將數據輸入,電腦自動控制按時、定量澆水和添加草莓所需微量元素,同時能夠對大棚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控。據了解,這種立體栽培不但方便採摘,而且,減少了勞動力,4個草莓大棚只需一個工作人員管理,更為重要的是,立體栽培的土地利用率是傳統的1.5倍。
據了解,這是以色列等國際先進國家農業種植的模式。如今,已在金州新區的土地上得以推廣。
創新催生超額收益
老産地有老産地的優勢,新産地有新産地的門道。同丹東草莓比較,大連草莓更能把住市場的脈,在金州新區有一種叫白雪天使的白草莓。這種白草莓在北京地區一度賣到了每斤2000元的高價。在金州新區登沙河街道的嘉豪農業生態園看到,白草莓白底紅籽,與一般草莓的顏色恰好相反,其肉質柔軟,味道則香甜可口。據了解,白草莓又稱菠蘿莓,味道與菠蘿相似,它最早源於南美洲。目前,白草莓已在大連成功落戶,下一步將進行種苗的繁育和推廣。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冬天,大連人就有吃白草莓的口福了。
另外,金州新區還有紅花草莓,這種草莓融觀賞和食用為一體,極具觀賞性和商業價值。記者在華家街道的國家農業科技園採訪時了解到,花卉草莓能開出各種顏色的小花,結出的草莓小,花密、果也密,部分優良品種的花卉草莓還可替代草坪,作為城市綠化植被。
正因為有了這些優勢,作為後起之秀的大連草莓才有了向丹東草莓叫板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