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吉林撫松縣人參産業科技創新碩果豐

三農 長白山日報 2015年03月19日 14:2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撫松縣注重傳統人參産業發展,不斷研發新技術尋求新突破,縣人參研究所立足人參産業的發展現狀,在人參栽培新技術研究,生態保護,服務企業和參農等領域作出了積極貢獻。

  加大新技術研發力度,科技創新碩果纍纍。為確保“百草之王”王者風範,不斷提高其産量和品質,近年來,撫松縣人參研究所主持並參加了《翠貝防治人參斑病試驗報告》、《都能壯在人參上的應用試驗總結》等10余項研究課題,有效控制了區域內人參種植地塊的病蟲害大面積發生,提高了人參産量和質量。2005年至2006年在《等離子技術在人參種苗上的應用推廣》中獲“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西洋參、人參根病生物防治技術獲“中國農業科學院”二等獎;2009年撫松人參地方品種“福星01號”選育項目獲“吉林省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證書,無公害人參標準化示範區項目(2008年)獲“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驗收合格”證書,無公害藍莓栽培標準化示範區項目(2011年),獲“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驗收合格”證書。

  為解決林參矛盾,改變我國傳統的伐林栽參模式,維護生態平衡,自2011年以來,撫松縣人參研究所連續4年全面開展非林地栽種人參標準化基地建設,累計建成基地2089.9畝,非林地栽參技術推廣範圍已經輻射到安圖、敦化等周邊地區。《非林地栽參省級示範基地建設》項目于2013年獲得了省專家組的驗收。《非林地栽參國家級示範基地建設》項目2014年通過縣科協申報成功,等待驗收。此外,根據長白山地域特徵,制定了“非林地技術操作規程”吉林省地方標準,進一步推動了非林地栽參技術推廣進程。

  加強林下參基地建設,深入質量體系研究。積極加強林下參種植基地建設,開展了林下山參質量體系研究。制定了“撫松林下山參質量體系研究”項目,經吉林省科技廳認定為省級科技成果。同時,以中國農業科院特産研究所為技術依託,開展林下山參質量差異性及藥理性研究。目前,《林下山參、園參質量比較密鑰研究及標準制定》項目已在省科技廳立項。

  加強品牌建設,打造地方“拳頭”産品。不斷加強人參新品種選育工作,目前,有兩個地方新品種通過鑒定。根據長白山區域地方特徵,與吉林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特産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及參王植保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在撫松當地品種大馬芽、二馬芽的基礎上,經多年的系統選育,選育出適合長白山區域栽培的人參新品種“福星一號”,“福星二號”,分別於2010年和2014年通過品種審定,確認為吉林省科技成果,填補了撫松沒有地方人參新品種的空白。

  為將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産力,撫松縣人參研究所主動服務企業、服務廣大參農、服務人參産業,建立了完整的技術面服務體系。採用技術培訓、科技大集、技術諮詢、短息服務、田間指導等多種方式,服務企業和農戶,為企業發展和農民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受到了廣大農戶的一致好評。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