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江蘇省公益生態林補貼標準該提高

三農 新華日報 2015年03月17日 08:4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每逢污染天,倍思生態林——

  植樹節前後,徐州市銅山區林業局分管公益生態林的副局長閆洪祥又開始為錢發愁,他愁的是公益生態林的補貼不夠平時管護用的。“銅山區有35萬畝公益生態林,面積是全省縣(市、區)中最多的,今年起,市裏對生態林增加了每年每畝7.5元的補貼,但加起來每畝也就32.5元,還是不夠用啊。”他説,今年,區裏打算再造1—2萬畝公益生態林,可是,由於補貼不到位,推進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

  公益生態林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一共四級。江蘇省國家級和省級公益生態林主要分佈在沿江、沿太湖和連雲港雲臺山一帶,以及高速公路和高鐵兩側。省林業局林政處處長陸中二介紹説,公益生態林是不能隨便採伐的,即使動一棵樹也要經過批准,砍伐15畝以下生態林,需要地市一級林業部門批准,15畝以上則要經過省林業局批准,而且必須佔一補一,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江蘇省在2007年2月就頒布了《江蘇省生態公益林條例》,是全國最早的,去年江蘇省新增生態林43萬畝,總面積達743萬畝,佔林地面積的26%左右,這是我省森林資源中最寶貴、最核心的部分。“然而,目前我省生態林佔總林地面積的比例卻不高,離中央要求的30%尚有一定距離。”陸中二説。

  生態林建設推進較為緩慢的主要原因是補貼太少。江蘇省財政對公益生態林的補助標準為每年每畝25元,這一補貼標準3年沒變。“還不夠給護林員發工資的。”陸中二説,護林員的月薪按最低工資標準計算,一年也得1.5萬元左右,相當於600畝公益生態林的補貼之和。這600畝林地還必須是連成片的,否則一個護林員看不過來。補貼只夠或不夠發工資,林子裏的樹又不能隨便動,因此,很多地方營造公益生態林的積極性不高,主要依靠上級部門行政推動,其中國有和集體林場承擔了很大一部分生態林營造。今年,我省打算再造29萬畝生態林,使生態林面積達到林地總量的30%,“但按照目前的補貼力度,增加公益生態林的難度很大。”他説,其實,江蘇的生態林絕對面積是不多的,遠少於浙江省,而浙江的補貼標準已提高到27元,各地財政還另有補貼。

  好在不少地方已經認識到公益生態林對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地方財政對生態林營造給予補貼,如蘇州市的補貼已提高到150元,南京市提高到100元,無錫市已在宜興太華鎮試點較大幅度提高生態林補貼。還有一些地方也稍稍提高了生態林補貼,如揚州市提高到45元,泗陽縣對廢黃河故道生態林種植也有補貼,不過,大多數地方還在執行25元的標準。

  更讓陸中二想不通的是,我省劃定了生態紅線,紅線內的生態區域分為15種類型,如自然保護區、洪水調蓄區、重要漁業區域、重要水源涵養區等,其中也包括公益生態林,不過,其他類別每年每畝的補貼額達100元,惟獨生態林只有25元。“其實生態林對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大於其他類型,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多於其他類型。”

  揚州市林業局林政處處長吳建華告訴記者,該市的生態林分為市級和縣級兩種,共28萬畝,由村集體和農民栽種、管護。生態林是誰種、誰管理的,今後的採伐權歸誰。問題是生態林在15年內不準採伐,15年後經過批准才能更新。這15年裏村集體和農民只能拿到一點補貼,即使市財政現在額外增加20元補貼,每年每畝也才45元,農民的投入和回報不成比例,種樹積極性不高,“也難怪農民不滿意。”他説,農民會算賬,比方説儀徵市的一些崗坡地,現在農民種點黃豆和山芋,每年也能有300來元純收入,如果流轉給別人,每年流轉費在500元以上;要是栽種生態林,與其15年後採伐樹木,不如每年收點現錢。“我覺得,提高補貼的標準應該是讓農民覺得種生態林不虧,生態林營造才能有突破。”

  閆洪祥認為,就銅山區來説,補貼從現在的32.5元提高到50元,基本上夠了。不過,補貼要隨著物價和人們收入水平的變化而調整,這項資金要納入各地的財政預算中。“這裡也有個矛盾:生態林面積大的地方,地方財力往往不強,想提高補貼標準也有心無力,因此,需要上級財政支持。”他説。(記者 朱新法)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