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繪圖:劉念
本報記者崔麗簡承淵
“土地確權頒證了,經營權可以抵押了,這是以前沒有過的。通過改革,老百姓有了更多權利,獲得了更多收益。”談起農村改革,江蘇省沭陽縣廟頭鎮聚賢村黨委書記李生代表頗多感慨。
30多年前,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改革釋放了長期被禁錮的生産力,農村經濟獲得極大發展。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形成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關係呼喚更深入的體制突破;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保護農業資源、保障農民利益需要更為剛性的制度保障;小規模分散經營與發展現代農業不相適應,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更加緊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亟待農業經營體系創新;農村人口大規模流動,“三留守”成為全社會的“心頭牽掛”,完善和創新鄉村治理機制,讓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跟上經濟社會結構變化步伐成為當務之急……
總之,三農發展的很多難題,不靠改革破解不了;農村生産力發展,不靠改革適應不了。這,成為代表委員的共識。
找準突破口不能“一刀切”
“近些年來,農村改革備受關注,我認為改革的關鍵在於土地。”江蘇省沛縣胡寨鎮草廟村黨總支書記秦真嶺代表説,首先要解決誰來種、怎樣種、種什麼的問題。“我們通過確權頒證讓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通過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家庭農場,解決種地問題。”
“找準突破口是取得農村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勝利的關鍵。”福建農業廳廳長陳紹軍委員説,全面深化改革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最關鍵的是先抓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以確權登記為抓手,以土地流轉為載體,以規模經營為方向,統籌推進農業農村改革,農民權益保障才能實現。陳紹軍強調,土地流轉制度要符合當地實際情況,流轉形式應多樣化。
今年是改革的關鍵之年,農村改革包含的內容很多,對於江蘇來説,重點有哪幾項?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代表介紹,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是第一項重要任務,第二是農村産權市場改革,第三是新型經營體系改革,還有就是農村金融制度的改革。
“現在制約湖北農村發展比較大的問題是農村金融問題,湖北農村是屬於存貸比倒挂比較嚴重的地區,所以幫助農民增收創業,資金方面還是有一些困難。”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紅玲代表説,“希望國家在頂層設計、制度安排上做出考慮。”
“在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移的關鍵期,農村深化改革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江西省農業廳廳長胡漢平委員建議,健全農業現代化服務體系至關重要,比如農村服務的金融體系既包括銀行、保險、期貨,也要大力發展農村合作金融,自己服務自己最現實。
“東北的農村跟南方的農村不一樣,山區的農村又和沿海的農村不一樣,對於農村改革,不同的農村有不同的情況。”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代表認為,關於農村改革,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目標。比如對於糧食主産區,重點可能是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對於一些南方農村,可能是城鎮化問題,我國農村差異太大,應該因地制宜,制定最適合這個地方的改革發展路徑。
尊重農民意願確保農民利益“農村改革最核心的是要把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要讓農民當家做主,土地確權由他們自己來做;其次,農村改革應根據現實情況,實事求是地穩步推進。”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程萍委員認為:“確權工作是農業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推進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對土地的經營權進行登記,根據農民意願和需求進行一定程度的流轉,從而讓農民獲得更多利益。”程萍強調,政府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指導和引導。
“農民是農村改革的主體。”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代表説,農村的許多改革都是農民群眾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深化農村改革必須尊重農民意願,怎麼改、從哪改、何時改,要讓農民群眾有知情權、選擇權、決定權。
吳沛良認為,農村改革是激發農村動力和活力的重要內容,改革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充分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的使用權,以及農村集體資産分配權,讓農民真正成為農村的主人,成為土地的主人,得到更多更好的效益,而且有長期的保障機制。
“必須把農村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結合起來,最好能把城市的很多改革和農村的改革結合起來,讓農民在改革中更多地受惠,更多地增加收入,特別是財産性收入。”寧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張八五代表認為,農村生産單元比較小,資本密集化程度不夠,需要把更優質的資源向農村擴散,讓農民在改革中真正受益,這一點至關重要,不但是解決農村很多問題的需要,也是切實促進農村生産要素集聚的有效途徑。
新疆農業大學副校長蔣平安委員認為,農村全面深化改革重點要調整農村産業結構,堅持“調優、增特”,做強優勢産業,培植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
“要加快推進農村産權確權頒證成果的運用。”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統計局副局長梁偉華説,不能讓成果“沉睡”,必須高度重視成果運用的問題。他認為,打消農民對産權流轉的顧慮,必須用法律的形式將農戶的承包經營權長期固定下來;要還權於民,賦予農村産權完整權能,破除流轉的法律阻礙。“建議設立流轉經營保證金制度,確保兌現流轉費用;優化利益聯結機制,建立二次分配製度,不斷提升農戶流轉收益。”
制度作保障市場添活力
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張曉山代表看來,農村改革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農村自身的制度創新,另一方面涉及國家整個宏觀制度體系改革。“因為‘三農’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自己能夠解決的。跳出‘三農’,解決‘三農’,跳不出‘三農’,看‘三農’,就是這樣。”
關於農村自身改革,張曉山舉例,比如説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這個怎麼落實?涉及哪部分財産?怎樣確權才能真正使農民對這部分財産實現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哪些人有資格能夠享有這種財産權利?和土地制度、産權制度改革相關的農村金融體制、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都是農村自身的改革。另外就是與“三農”相關的宏觀體制改革,張曉山認為,中央和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中央和地方財稅體制的改革,涉及到整個國民收入再分配格局的調整,這些對“三農”領域的很多問題影響很大,非常重要,必須要有頂層設計。
“過去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主要是經營方式和生産方式改革,現在的農村改革更多要觸及基本的産權制度,農村改革正在向縱深領域推進。”張八五認為,首先要把農村改革的領域、層次擴展深入,把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暴露出來,把關鍵環節和薄弱地方找出來,再對症下藥,系統解決,在法律層面上進行一些大膽的探索和突破,先行試點,積累經驗,逐步推廣。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寧委員認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要進行農村金融制度改革,突破當下金融制度,尋找金融支農新途徑。厲以寧建議:“一要放寬農村金融市場,鼓勵成立‘有效監管、形式多樣’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二要放寬農民貸款條件,改變農業貸款‘當年貸款當年清’的模式,准予農民將本年貸款在第二年再延長半年;三要進一步搞活農村金融市場,拓寬融資渠道,創新服務品種,積極探索推進農民資金互助社、土地銀行、糧食銀行的試點,幫助農民解決發展現代農業的資金問題。”
吳沛良認為,賦能以後要放活。放活主要是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把這些權能都放在産權市場裏面交易,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讓市場決定價格,這樣可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優化。“資産、資源在市場上公開操作、公開交易,提高了交易透明度,有利於減少腐敗,而且通過競爭使利益最大化。”
“作為中部地區第一家綜合性農村産權交易機構,武漢農村綜合産權交易所進行了有益探索,對於推進農村改革有著示範意義和參考價值,但是當前急需破解法律限制、權屬不清、抵押融資、規範運作四大難題。”王紅玲説,除此之外,湖北正在農村三資管理、農民産權證資産化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按照中央農村改革要求穩步推進,國家要頂層設計,還要有法律法規方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