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黑龍江:精準發力托舉中華“大糧倉”

三農 黑龍江日報 2015年03月10日 10:0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翻到政府工作報告的第20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字樣赫然入目。新一屆政府的施政報告再一次用整頁多的篇幅關注農業、部署農業、發展農業。

  “民以食為天”。連日來,無論會場內外,無論會上會下,鞏固發展糧食生産、為國家建好穩固可靠的“大糧倉”成了代表們熱切議論的重要話題。

  今年糧食産量仍然要穩定在1.1萬億斤以上,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供給——總理的報告下達了急迫而有力的“動員令”,作為國家最大商品糧基地的黑龍江自然責無旁貸、重任在肩……

  毫不放鬆“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合作化”

  “民之大事在農。”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地指出,把農業基礎打好了,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産品産量……我們應對風險就有底氣,發展經濟就有迴旋餘地。

  代表團審議過程中,多年在龍江工作的吉炳軒代表説,去年全國糧食總産量達到1.2萬億斤以上,實現了11連增,這是很不易的。“人努力,天幫忙,政策帶來豐收糧”,這始終是農業生産、特別是糧食生産的真實寫照。但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糧食生産長期積累的矛盾更使我們面對著不少新的挑戰。全球性糧食危機始終存在,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任務仍十分繁重。我國人多地少,可耕地資源幾乎沒有再開發的餘地,而且工業用地、城市用地也十分緊張;我國淡水資源不足,水在西部一些地區甚至是奇缺的,歷史上一些富庶的平原、川谷、沃野現在已經不種糧了;我國糧食結構也面臨困難,粳稻、大豆、油脂類作物明顯不足,特別是大豆每年還要進口幾千億斤。所以,在連年糧食大豐收的好形勢面前,一定要看到我國糧食生産的極端重要性和極其艱巨性,要始終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作為治國安邦的重大事情,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

  要確保糧食高産、穩産、高效、優質,並努力做到逐年增長,就必須加大對糧食生産的投入,在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合作化建設上狠下功夫。吉炳軒代表建言,要通過水利化,建一批旱澇保收的農田。通過機械化,提高糧食生産的品質和能力。通過科技化,加快發展農村生産力。通過合作化,促使農業生産由小農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像對待生命一樣保護神奇富饒的黑土地

  黑土地是地球上寶貴稀缺資源,孕育了“北大倉”。

  然而,儘管我們在現代化大農業建設中,注重治理和保護好這塊黑土地。但是,治理保護進度仍趕不上土壤地力下降和水土流失的速度,土壤有機質供補失衡,個別項目佔地沒有把黑土層剝離存放,給農業持續發展帶來了隱患。採訪中,王穎代表直言不諱:去年黑龍江省糧食再獲大豐收,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增量佔全國增産總量近50%,已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大糧倉。當前,我國農業普遍面臨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的問題。作為全國大糧倉,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我們在農業領域必須應對的一個重大挑戰。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農業要強,離不開黑龍江在糧食生産上的穩産增産。如何實現黑龍江糧食生産的可持續性?王穎代表認為,保護好黑土地是重中之重。作為黑龍江的代表更要積極向國家進行呼籲。

  王穎代表説,黑土地是我們黑龍江乃至全中國最大的商標和品牌。如果黑土層保護不好,有機産品、品牌商標最終也會保不住,成為無本之木。國家應以“保持現狀,儘量恢復”為目標,採取科學合理措施進行認真保護。建立培肥地力的補償機制。重點以土壤深松為主體,以秸稈還田為手段,支持農民更多施用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建立對糧食主産區的補償獎勵機制。通過轉移支付來協助種糧大縣在教育、衛生、醫療、就業等方面取得較快發展,使這部分縣市安心思農、富農、利農。

  為由“量”向“質”轉變插上信息化翅膀

  農業發展方式、農産品質量、食品安全、電子商務、互聯網……這幾天,政府工作報告中闡釋現代農業的關鍵詞讓韓冬炎代表格外激動。

  作農業大市、糧食生産大市,如何把中央精神轉化為加快發展的動力,儘快實現由傳統農業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跨越?韓冬炎代表坦言,他所在的齊齊哈爾市,農産品有質優、量大、品種豐富的實際,為了把綠色有機食品打入高端市場,圍繞綠色食品生産“種、儲、銷”三個環節,植入信息化要素和互聯網技術,探索出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

  “種”,就是對土、水、肥、藥等實施網上監控,綠色有機種植全過程影像紀實。“儲”,就是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保證好産品原有的營養成分不改變、不流失。“銷”,就是搭建網上電子營銷平臺,使綠色有機産品快速、不落地配送到高端消費人群。這種模式既需要豐富的品種,更需要充足的産量,黑龍江是産糧大省、優質農産品大省,有足夠的保障能力。該模式最突出的作用是可以實現由賣産品向賣生態、賣基地、賣生産方式和儲存方式轉變;實現由政府和企業監管向消費者全鏈條、全過程、透明化、市場化監管轉變;實現由追求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

  韓冬炎代表呼籲:信息化模式對於加強土地保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建議國家在綠色有機食品標準化農田建設方面像發“糧補”一樣給“地補”。在全國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等給予黑龍江傾斜。對全國千億斤糧食倉儲項目建設給予黑龍江補貼。(賈輝)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