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楊愛東和丈夫王甲海在養豬場查看生豬情況
楊愛東採摘自家種的蔬菜
帶動鄉親們發家致富,一直是楊愛東的心頭大事。
今年53歲的楊愛東有兩個身份,她是貴州省天柱縣紅坪村的一名普通農民,也是全國人大代表。
地處山區的紅坪村以前是個典型的貧困村,人均年收入僅1900元。短短幾年時間,全村人均年收入翻了2倍多,部分農戶年收入突破10萬元,成為擁有26個養豬廠的養殖大村。
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楊愛東的帶動。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楊愛東,種地養豬是她的生活,也是她的生計。可如何將地種好,將豬養出名堂,楊愛東一直在琢磨。80年代中期,楊愛東和丈 夫王甲海開始接觸養殖業。沒經驗,夫妻二人便起早貪黑將周圍四縣10多個集場的市場信息全部收集回來;沒錢,楊愛東就把嫁粧都賣了湊錢做養殖;沒技術,楊 愛東便四處求學學習養殖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十年日日夜夜的努力,讓踏實肯幹的楊愛東先富裕了起來。
村民楊政西在談到楊愛東時是直豎大拇指,他現在擁有自己的養殖場,年收入超過5萬元,日子一天天變好,這和楊愛東的幫助是分不開的,“當年若不 是楊愛東又是借錢給我建圈,又是賒豬仔給我飼養,我是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成績的。”楊政西感嘆道。在紅坪村像楊政西一樣得到楊愛東幫助的不下20人。
“自己富了不算,如何更好的帶動鄉親們發家致富,為百姓多做點事,也對得起我全國人大代表的這個身份。”楊愛東説。如今,她依舊閒不住,經常外出調研,學習更高效的養殖經驗,把一本本“致富經”帶回紅坪村。
村裏的養殖業日新月異,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極大的提高。如何構建天柱縣城周邊的交通網,改善百姓出行,擴大市場發展,又成為了楊愛東的心頭事。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天柱縣最迫切的需要。關於將重慶經天柱至桂林鐵路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設的建議,便是今年楊愛東的議案。“滿足天 柱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鐵路支撐。”楊愛東解釋説,新建重慶經天柱至桂林鐵路建設,不光是有利於完善和優化黔東南州綜合交通運輸體 係,還能將黔東南州天柱縣及周邊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對於加強少數民族聚集區經濟的發展有也著積極作用。
此外,楊愛東還打算將“關於建設天柱民用支線機場的建議”帶到全國兩會。她建議在天柱縣建設大型支線機場,更加完善和優化黔東南州綜合交通網絡,將天柱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快黔東南州旅遊業發展,解決黔東湘西地區百萬人口以上的空中交通問題。
如今的楊愛東,早已成為紅坪村家喻戶曉的名人。作為人大代表,對於肩負的使命,她也毫不含糊:“了解最基層農民的訴求,集中規納整理成一條條建議向相關單位提出,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是我應該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